第 2 部分(1/1)

1关于古汉语没有音标的情况下如何发音:古代的注音方法就是反切,用两个字来注一个字的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及声调,例如秀字就可以说是西幼切,也就是取了西字的声母,幼字的韵母和声调。准确的反切有特定的字,参看《广韵》,上面有完全的古汉语反切字表。

看了这个,大家可能会问:既然我们都知道了古人如何拼音,又有古人写的反切字表,那我们就能恢复古汉语发音了。我刚开始也这么想,再查了查资料,又无语了。关键在于:你还得知道那些反切的字又是如何发音的。好比古书上记载〃秀〃字是〃西幼切〃,但〃西〃和〃幼〃又是如何发音的呢?再查,再反复,还是不可能真正准确发出古代的音的。好比有了古代的琵琶曲谱,我们也无法复原出古代的音乐。因为古琴谱上是没有定音的,什么f大调,降e小调等。而不知道基准音是什么,同样的曲谱能因为基音不同发出完全不一样的声音。

关于恢复古代音乐的资料,可以去看cctv10《探索发现》系列片《消失的绿洲古国》第四集。里面就有讲到在敦煌找到了一段古代的琵琶琴谱,却无法恢复琵琶古曲。举的例子就是:让琴手换了个基调弹《我们新疆好地方》,完全听不出在弹的是耳熟能详的音乐了。古汉语的发音无法完全恢复,跟这个应该是同理的。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9节:五 理想与平行线(1)

五 理想与平行线

驼铃悠悠,缓步前行在无边无际的沙丘上。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在大漠里走了八天。我裹着头巾回头看,四指比拟出相机镜框,拉动着取景。指框中出现一幅绝美的画面:斜照的阳光,金色沙涛上一行行骆驼的脚印,一直延伸到遥不可及的天边。风扫过,如同掀起细碎的波浪,一点点模糊这些脚印。

〃咔嚓!〃定格成一幅永恒的画面,收藏进我心中的相册。

〃你在做什么?〃

〃呵呵,没什么。〃

收回手,当然不能告诉他我是为了没带相机而遗憾。我感慨道:〃你看这些脚印,很快就会消失,就像人活在世上一样。〃

我勒住缰绳,从骆驼背上跳下。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腰肢扭扭,活动一下我泛酸的筋骨。仰头对着骑在骆驼上的他笑:〃不过呢,就算脚印迟早会消失,我也要好好踏实自己的每一步,笑着走到终点。〃

拉上缰绳,我牵着骆驼在沙上踏行,在这千年的大漠里留下一串属于我的脚印。他眉间逐渐绽放笑意,也下了骆驼,学我的样子前行。一旁有人将我们手中的缰绳接过,牵着两匹骆驼走开。

走了一段路,我们回头看,两行脚印并排,两行平行线延伸。我对着他说:〃来,你在前走。〃

他有些疑惑,还是听话地朝前走。我踏着他的脚印,跟在他身后。他走了一段便停下,转回身。我差点撞上他,赶紧稳住身子,走到他一旁。

〃我们本来是平行的两行脚印,无论如何都不会有交集。却因为机缘,重叠在了一起。〃

我看着两行脚印重合成一行,想到不过八天前我还在千年外的另一个时空,不由摇头叹息:〃所以缘分这东西,真的很奇怪。〃

〃我倒是觉得,能跟你结识,是佛祖之意。〃

转身对视上他的眼,一泓清泉晶亮明澈,他是我二十三年生命中看过的眼神最纯净的人。正要回答,突然看见前方出现一个人影,迎面向我们走来。走近了,是个游方僧人,瘦骨嶙峋,满脸尘土,牵着一匹跟他一样瘦的马。丘莫若吉波急忙上前,美女尼姑也下了骆驼,叫大部队停下。两人恭恭敬敬地双手合十迎他。

他们给老和尚奉上水袋和食物,老和尚接过,放进背着的破包里,然后叽叽咕咕跟他们说话。老和尚仔细打量丘莫若吉波,又跟他讲了几句,神态恭敬。不一会儿,老和尚的眼神飘到站立一旁的我身上。不知是不是错觉,总感觉老和尚看到我之后,跟丘莫若吉波讲话的神色越来越凝重。他再转头对着吉波讲了几句,两人一边讲一边看丘莫若吉波,连吉波的神态也跟老和尚一样凝重。

老和尚不一会儿就告辞了,朝着我们相反的方向走。母子俩好像都有点心事重重。

我们重新上了骆驼,我不动声色地骑到丘莫若吉波身边:〃嗯,那啥,那老和尚跟你们说了什么?〃

他看我一眼,想一想才答:〃他说,要我母亲千万要守护好我。我日后会大兴佛法,超度无数人,与upagupta无异。〃

〃upagupta是谁啊?〃我弱弱地问。

〃他是天竺名僧,以坐禅第一,大化众生闻名。〃

〃哇,这老和尚这么厉害,能看出你将来的成就。〃我由衷地赞同,〃我相信他说的,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大德高僧!〃

我这绝不是恭维。他现在就已经表现出超凡的智慧,以后绝不会籍籍无名。只是以我的西域知识,实在猜不出他是哪号人物。不过他听了我的赞扬,反而有些忧心忡忡。

我直觉上认为那个老和尚应该不只夸夸他那么简单:〃怎么了?他还说了什么?〃

他把眼光飘向远处的一丛红柳,眼神有些涣散,面色沉沉。思量一会儿才略低下优雅的颈项:〃那位法师还说,如果持戒不全,则无能为力,我只能成为一个才明俊义的法师。〃

←虹←桥←书←吧←。hqdoor。

第10节:五 理想与平行线(2)

〃持戒不全?你怎么会持戒不全呢?〃

抓缰绳的手指握紧,指节泛白。头更低,语更轻:〃他说,若我在三十五岁之前……〃

他停顿住,素来平静的脸上飞过一丝红晕,眼里却有隐隐的恐惧。只一小会儿,又迅速回复到以往的淡定。

〃三十五岁之前怎样?〃看他的模样,感觉会是件挺严重的事情。

他沉默了半晌,将缰绳放松,面淡无波地说:〃我不知道汉文如何说。〃

这这这……我郁闷,这不是在吊我胃口么?

他突然甩开缰绳,夹紧骆驼,快走几步,跟我拉开了一段距离。单薄的身躯,僧衣被风鼓起,斜斜投s来的阳光剪出一个寂寥的暗红背影。心里纳闷:我得罪他了么?

不远处出现了一小片林子,驼队前头传来走到那片林子即扎营的消息。那袭已然走远的褐红停了下来,回头望。一直到我走过他身边,然后与我同速而驰。

悻悻然的神色,夹杂着几分歉意。嗯哼一声,转头问我:〃对了,艾晴,你为何叫那位bhikkhu1老和尚,又经常叫我小和尚呢?〃

知道他想转移话题,可是我不懂梵语啊。bhikkhu是什么?还有,当我想不起他那难读的名字时,总是叫他小和尚。这很奇怪么?

我反问他:〃梵文里有没有对僧人的尊称,类似〃和尚〃这种发音的?〃

他想了想,摇头:〃梵文里应该没有。但是于阗国对传戒师称为khosha,听上去倒是像你说的〃和尚〃。〃

哦,长见识了,原来我们熟悉的〃和尚〃一词是从于阗语翻译而来的。

〃可是,传戒师唯有受了大戒十年以上,且熟知大律,才有资格为人剃度、为人授戒。我离此还太远,你怎能称我为和尚呢?我还未受大戒,你应该称我为sramanera。〃

又掉梵文!我瞪眼看他,他便马上明白,不等我开口就自己解释:〃sramanera乃七岁到二十岁之间,受过十戒但还未受大戒的僧人。二十岁受大戒后便称bhikkhu,意为乞士……上乞佛法,下乞饮食。〃

我知道了!难怪发音这么熟悉。sramanera就是沙弥,bhikkhu即是比丘,都是音译。原来僧人的称呼也很有讲究。可是在中国,老僧是老和尚,小僧是小和尚,乃至阿猫阿狗恐怕长不大,也可取名叫和尚。没想到〃和尚〃是个这么高规格的尊称,不能随便乱叫。

不由发笑,这个沉稳的天才少年还真帮我恶补了不少佛教知识。所以,尽管我年龄比他大许多,却因为他的早熟,感觉自己是在跟同龄人交流。也幸亏有他,在日渐融洽的相处中;为艰辛的旅途添进了越来越多的乐趣。

晚上上完课后我照例在篝火边做笔记,帐篷里的油灯亮度也算凑合,只是我分外喜欢这样露天的环境。看着漫天星斗下的孤旷大漠,每每令我迷醉在这遥远的过去。今晚的风突然转了脾气,宁静地微微掠过,撩起柴火的噼啪声。闭眼,深吸一口沙漠里的干燥空气,心境也如这夜一般平和安宁。

〃每晚都看你在写,到底写什么呢?〃

略带生硬的汉语,是丘莫若吉波。眼眸犹如头顶的繁星,僧袍被微风卷起,翻卷又滑落。这八天里,我跟他朝夕相处,他的汉语突飞猛进,已经能说很多词汇。

〃哦,没什么,是家信。〃本能地想要遮挡,马上想起他又看不懂,没必要挡。

〃我看不懂你写的字。〃还是少年心性,他扬起嘴角,眼底浮出兴奋与期待,〃我现在学的字还太少,等我学好了,我就能看懂。〃

呵呵,那可不一定。我在心里打击他,我写的可是简体字。指指身旁:〃要不要坐下?〃

他有些犹豫,终于还是坐了下来,小心翼翼地与我拉出一段距离,伸出骨节纤长的手在火上取暖。

我一手撑头,问他:〃你为什么想学汉文?〃

他转头望我,晶亮的眸子清澈如泉水:〃汉人有很多长处,医药,律历,技艺都比龟兹人强。家中有不少汉文典籍,我想看懂。〃

他一直这么好学,真是难得。犹豫一下,还是问出了口:〃你这么年少,为什么出家呢?〃

←虹←桥←书←吧←。hqdoor。

第11节:五 理想与平行线(3)

以为这个问题有些冒犯,却看到他眸子里闪过一丝迷茫,怔怔地盯着火堆:〃我七岁出家,已历六年,到这几天才开始思考究竟为何出家…… 〃

〃等等!〃我做手势打断他,严肃地问,〃你到底几岁?〃

〃十三岁。〃

天哪,我毫无形象地大张着嘴。一直以为他有十五六岁了,真的才十三岁么?长那么高,又一脸与年龄不相衬的淡定从容。想起他说五年前学过汉语,那是他八岁学的?过了五年还起码能跟我对话,他的脑细胞到底有多少啊?

〃艾晴,我个子高,很多人以为我有十六岁。〃他腼腆地一笑,有些局促,又将手放在火上取暖,〃你别嫌弃我年少,我一定好好向你学汉文。〃

〃呵呵,怎么会嫌弃呢?你可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干巴巴地回答。心里其实还是有点介意,我居然比他大了十岁。不对不对,怎样都是他比我大两千岁。唉,这个相对年龄与绝对年龄,会让人越想越糊涂。赶紧拍拍脑门,问他:〃那你想好了么?为什么出家?〃

他张嘴想说什么,又摇了摇头。眼里依旧透着一丝迷茫:〃现在还很难用汉文说明白,等我学汉语到了可以讲明白这个道理了,我再跟你说。〃

看得出他正纠结于某种困惑。对于佛教我不敢作任何评论,可是又希望自己能开导他。抬头望向铺满钻石的夜幕,将千年后的思想不动声色地告诉他。

〃我来的地方有位高人,他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成五种。最基本的就是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理需要满足后,人便会有安全需求。要求自己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当这种需求也得到相对满足后,人便有了感情需求:亲情、爱情、友情。然后才是得到尊重的需求:自尊和他人对自己的尊敬。〃

我回想着马斯洛的五个需求层次理论,转头凝视他闪烁的星眸,放缓语速,清晰地说:〃但这些,都不是最高境界的需求。一个人觉得最快乐的时刻,是实现理想,发挥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

星眸微撑,投来一道震动的光芒,咀嚼出两个分量很沉的字:〃理想?〃

我用力点头,重复再念一次:〃理想,就是你毕生想要追求,可以让你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沉默片刻,灼人眼光定睛看我:〃艾晴,你有理想么?〃

〃当然有!〃我嗯哼一声,清清嗓子,〃想知道我的理想是什么吗?〃

他果然好奇,眼底的探询鼓励我继续说下去。我一跃而起,指着天际的苍穹大声豪言:〃我希望亲历历史,还原真相,写出一部可以像司马迁的《史记》一样可以流传后世的史书!〃

响亮地说出自己从不敢说出口的愿望。在21世纪,我要是这么说,肯定会有人笑破肚皮。可是面对这个温润的少年僧人,我却没有顾虑。看他一直默默地望着我,讪讪一笑:〃呵呵,太不自量力了,是吧?〃

他也站起,对着我肯定地点头。声音虽然不高,却充满慰人的信心:〃你可以的。〃

我回望他清澈如波的眼,感动的潮水涌过心尖,我居然会为受到一个少年的肯定而欣喜。一下子心情舒畅,张开双臂,想象自己是鹰,扇着翅膀绕篝火飞奔一圈。转回到他面前,气喘着开心地大笑起来:〃你也要好好想想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理想奋斗一生,才会真正的快乐,才不至于白活这一世。〃

〃艾晴,你说的我还不是太懂。但是看到你因为有理想而快乐,让我也觉得很有意义。〃

他眼光熠熠,闪耀着动人的光彩。音调抬高,仰望星空:〃所以,我也要像你一样,立下可以奋斗一生的大志。〃

跳动的火光映衬在他雕塑般的侧脸上,微风拂过,扬起的点点火星飞旋。繁星点点,篝火半明,温暖笑着的少年,时间倏然定住,又是一幅值得收藏的心灵画像。

回到帐篷后,在枕上翻来覆去,还是有些亢奋地睡不着。每晚挥之不去的乡愁,居然今天被这样小小的鼓励打退到角落里去了。想起他那句〃你可以的〃,满心温暖。轻声对自己说:艾晴,你可以的。

迷迷糊糊快睡着时,突然想到司马迁的《史记》是汉代才有,我提早泄露了太史公的巨著。神志一下子转醒。哎哟,真是太不小心了。但愿他听过就忘,不会到处去找这本书看。

注释

1比丘:梵文 bhikkhu,原指印度婆罗门教的修行者,佛教袭用这个名称。在中国俗称和尚。年满二十岁至七十岁者,身体康健,剃去须发,披上袈裟,受具足戒。具足戒,在诸律中数目颇有出入,有比丘戒二百二十七条,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一十一条,五百条等说。

简单来说:居士五戒,沙弥十戒,比丘(尼)具足戒。看过一些关于具足戒(也叫大戒)的资料,但看不到具体的戒条,网上也查不到,因为不是出家人就不能看。我曾经在一个庙里跟个和尚相谈甚欢,他给了我好几本书。可是当我提出想看具足戒时,就被他请出去了。听说具足戒要求之高,规定之严格,匪夷所思,是我们不能想象的。

。hqdoor。▲虹▲qiao书吧▲

第12节:六 我参加的第一次讲经(1)

六:我参加的第一次讲经

三天后的中午时分,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洲。看久了单调的漫漫黄沙,突然能见到大片绿色,真是让人振奋。丘莫若吉波告诉我这就是文叙尔。

嗯,文叙尔,他第一次见我时提过。反复念这个好像有印象的地名,肯定有个相对应的汉名,可是实在记不起来了。正绞尽脑汁时已经到了城门下,突然被西域风格的音乐包围,欢快的曲调煞是悦耳,一支盛大的迎宾队伍在朝我们欢呼而来。

沿路到城门,搭起了好几座帐篷。里面没有人,反而是些佛像。从雕刻工艺上来说,应该是上品。原先坐在草地和地毯上的人都一一起立,端着一盘一盘的鲜花恭恭敬敬地送到母子面前。母子俩双手合十回礼,接过鲜花送到佛像前将花散到佛像身上1。

我看着这个奇怪的仪式,注意到仪仗队为首的那个男人:四十来岁,身材健壮魁梧,前额短发中分,但额后却是长发编成辫子盘在头顶,用绣金线锦帕包住,带镂金双凰纹饰头冠。身着红色菱纹缀金珠袍,上缝圆形金泡饰,下蹬……等一下,我又犯职业病,尽把眼前的活人当文物研究了。

虽然听不懂,也能判断出这是王室成员出来迎接,那个浑身上下都是珍贵文物的就是国王本人。虽然美女吉波也受到毕恭毕敬的对待,可是这么高规格的迎接仪式针对的主角很明显是丘莫若吉波。

我知道丘莫若吉波绝不是个普通僧人,不过再怎么聪慧他也只有十三岁,还不是能出大成就的年龄。他肯定在僧人之外还有别的身份,譬如说高贵的血统什么的。我心意一动,他该不是王室成员吧?难道他是个王子?呵呵,佛祖释迦牟尼得道前也是个王子呢。

我们没住寺庙,而是住在王宫一个华丽的宫殿里。不过说华丽也绝不能跟中原王朝相比。西域因为干旱,房屋以简单的木骨泥墙为主,屋顶是平顶。用土墙砌的房子已经属于高档建筑了,通常只有官署、寺庙和宫殿才能享受土墙待遇。

我们现在就住在这样一所五开间的豪华大宅里,那个不知啥国的国王又配了十个人服侍。这次我有了个单人间,打量房中的家具,非常简单:矮床,矮柜,地毯,几案。这个时代,垂足高坐的桌椅板凳并不多见。人们习惯席地而坐,所以家具低矮。吉波看服侍的人太多,还给我派了个侍女来。我下达的第一个指令就是:我要洗澡。

小说里常出现的温泉啊,花瓣啊,超大浴桶啊,在这里通通都没有。其实条件简陋,胰子擦在身上的味道也没肥皂好。不过我先天乐观,能在黄沙浸y十来天后洗个澡,已经心满意足了。

晚上教学时间他来我房里。我知道这个时代的床有多种功能,可坐卧两用。但我是现代人,无论如何没法习惯与人在床上座谈。没有桌椅板凳,就在地毯上席地而坐。中间放个小几案,就是课桌。

我迫不及待地问他的身份。结果丘莫若吉波挂着雷打不动的淡定表情说:〃眼、耳、舌、身、意都不是真实存在,何况名与位?〃

他居然跟我掉佛教的唯心论,答了也等于没答。我狠狠地瞪他:〃是是是,四大皆空,一切皆空!庄生梦蝶,不知庄生是蝶,还是蝶是庄生。〃

◇book。hqdoor。◇欢◇迎访◇问◇

第13节:六 我参加的第一次讲经(2)

没想到我冲口而出的庄生梦蝶竟引起他极大兴趣,坚持要我讲这个典故。我只好告诉他:〃中原春秋时有个哲人叫庄周。他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完全是一只欣然生动的蝴蝶,十分快活适意,全然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一会儿醒来,才惊讶自己原来是庄周。人生如梦,所以他弄不清楚到底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

他静静沉思一会儿,然后说:〃天竺有一说:世间万物皆是brahma的梦。一旦brahma梦醒,便世界消失,一切皆空。〃

我叹息,这样的说法,真的太悲观了。不想继续这种唯心的话题,问道:〃brahma是梵天么?〃

brahma这个发音很熟悉。我想起印度教中与湿婆( shiva)、毗湿奴(vishnu)并称为印度教三大神的创造神。我去过印度,对印度教做过一些研究,所以还是有所了解。

〃梵天?〃他用铅笔在我的素描本上写下梵天两字,歪头想一下,〃你说过〃梵〃的意思是清净离欲。brahma是世界万物的创造者,〃梵天〃的叫法真是绝妙。艾晴,我听说中原佛法并不兴盛,你却有如此慧根。中原佛法弘扬指日可待了。〃

我我我,我又开始结巴了,我一不留神剽窃了别人的翻译成果。鸠摩罗什,玄奘,义净,还有我不知道的佛教翻译家们,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晚上睡觉时我突然想到,我这样划破时空界限来到他面前,我是真实存在的么?我难道不是空的么?我是否也在梦中而不觉呢?

第一次,我为我的穿越感到悲哀。

我们在这个文叙尔住了下来。我问丘莫若吉波啥时出发去龟兹,毕竟跟这个小国家比,龟兹对我的吸引力大得多了。可是他说他被邀请在王家大寺升坛讲座,要弘扬大法七七四十九日,他还给我弄了个嘉宾席。

所以现在我就跟吉波坐在一起,好奇地四下打量。

我们所在的是王家大寺中最宏伟的大殿,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坐像,泥塑金身,连基座高约两米,放在佛龛内。四周有窄窄的通道可供礼佛的信徒绕圈。整个大殿木柱泥墙,只有门口可以透光,所以大白天也要四处点油灯。典型的小乘佛教寺庙,跟日后在中原地区流行的大乘佛教寺庙有很大不同。

一大早丘莫若吉波就领着众僧打坐念经,上百号僧人把这不算太大的大殿挤得满满当当。前面贵宾席上左侧是昨天迎接的国王和十几个大臣,右边,就是我和吉波坐的这边是一群女人,看衣着服饰应该是王后和贵妇。

丘莫若吉波坐在佛像前的高台上,穿着绣金线的袈裟,神情肃然,法相庄严。念经时连国王王后那群人也念,只有我很尴尬地拼命低头好让别人不要注意到我。心里把我所知道的佛经什么嗡嘛呢叭咪哞南无阿弥陀佛上上下下念了个五百遍时终于全体念经结束。然后丘莫若吉波开始讲法了。

记得在埃及时参观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正碰上阿訇讲解《可兰经》,下面围了里里外外数百号人。我裹着头巾长衣长裤(女子进清真寺的规矩)席地坐在人群中跟着他们一起礼拜。我不是伊斯兰教徒,只是好奇他们怎么做礼拜。阿訇对着话筒讲,时不时做出强有力的手势。可我根本听不懂阿拉伯语,没一会儿就觉得无趣了。但是看着周围人虔诚的表情,黑压压的人群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我要是起身离去可能会伤到他们的宗教感情。所以我一直坐了一个多小时等阿訇讲完了才搓搓发麻的腿起来。

眼下就是这种情况。只不过丘莫若吉波比阿訇看起来养眼多了,声音也更温和好听。可是,我最大的问题是听不懂啊!听这种高深的佛法,跟当年听阿拉伯语没两样。周围上百号僧人,国王王后听得如痴如醉,我怎么能安然退席?

我也不敢画素描,怕动作太怪招人注意。所以,等我的专业研究专业命名重复进行了五遍时,感觉瞌睡虫在频频向我袭击,唉,早上四点钟就起来的结果。早课都是五点进行,我真佩服和尚们的毅力。实在困了,又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睡着,只好偷偷在垫子上扭,做做小小的不引人注目的运动。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14节:六 我参加的第一次讲经(3)

感觉到一道目光锁住我,是他。我耷拉着嘴,朝他吐吐舌头,揉揉发麻的p股。他嘴角向上扯了扯,有点憋笑。再讲了几句,就停了下来。看着所有人起立朝丘莫若吉波双手合十敬礼,我也赶紧起身依样画葫芦。

国王总结陈词,然后一击掌,一排宫人拥入,手上捧着小几案和吃的东西,排排放到贵宾席上每个人前。贵宾席后的普通席没有单独的几案,而是直接一人一份发到手上。我看着几案上的东西,傻眼了。

水果当然是新疆特色,有葡萄和甜瓜。馕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这是啥?泛着油光冒着香气,这不是烤r么?从外形上看,烤羊r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新疆的烤羊r当然有名,我也因为近十天没吃过荤直咽口水,可是,这里除了我,国王王后等一干世俗人以外,所有的僧人也分到r食,整个大殿顿时飘满r香。在国王的带领下,大家开动,嚼r声不绝于耳。

我盯着仍坐上位的丘莫若吉波,看见他也在啃r,动作虽然优雅,但对我的视觉冲击太大了。突然想到,这个寺庙格局既然是小乘佛教的模式,那么他们应该是信奉小乘佛教的,而我记得小乘僧人就可以吃r。不过记不清了,等晚上再跟他确认一下。咬了口r,味道不是太好,只撒了盐,没有辣椒没有孜然,不如我们学校门前的小摊好吃。

吃好喝好后我n遁,想想还要这样过四十八天我就郁闷。回来时看到丘莫若吉波正站在门边,正午的阳光洒在他身上,金辉熠熠。他眯眼对我微笑:〃艾晴,知道你听不懂,这样坐着太难受。我已跟王请示过,你可以不用参加。〃

太好了!我一蹦三尺高,差点扑上去给个抱抱,想想他的和尚身份,就算了。道了谢,抬腿就跑,听到他在后面喊:〃你回屋练习昨日的龟兹文,晚上考不出,便要打手心。〃

晚上他按时到我的房里,我下午回去补了个觉,又凭回忆将我看到的佛寺殿堂和讲经的场景画好,这会儿正神采奕奕等他来。

我的吐火罗文考试顺利及格,轮我教时,赶紧问他已经闷了一下午的问题:〃为何你们吃r?〃

他很讶异:〃我们信奉hinayana,当然可以吃r。不过,只能吃三净r。〃

三净r?应该就是小乘佛教僧人允许吃的r。问道:〃那怎样才可叫三净r呢?〃

〃第一,眼不见杀,即未亲眼看见牲畜临死的凄惨景象;第二,耳不闻杀,即未听见它惨叫的声音;第三:不为己所杀,即不是为了自己想吃才杀的。譬如,如果到市集正好看到摊贩在杀j杀鱼,或者贩卖之人告之这是现宰鲜r,便不符合了;又如,到人家中做客,他们特地杀j宰鸭来款待,此即让众生为自己而杀,这便不是三净r。总之,不见不闻不为我所杀,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可称为三净r。〃

佛教传到中原后戒律更严格,大乘佛教严禁杀生,连r也戒了。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僧人都是不可吃r。突然记起来,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就曾讲到过吃r这个问题。他西行到西域时,就很不习惯西域僧人吃r。

〃可是为什么我们在路上都没吃r呢?〃我一直没意识到他们可以吃r,就是因为跟着他们在路上这么多天,都没吃过r。

〃因为遇到你之前r干已经吃完了。〃

我点点头,现在终于搞明白了。想起如果让中原僧人看见他们可以吃r,不知是羡慕还是厌恶?〃嗯,那啥,你刚刚说你们是hinayana,这个hinayana好像听着很耳熟。又是什么意思呢?〃

他想了想,叽叽咕咕地说了一大串,我现在已经能听懂一点吐火罗语,所以知道他讲的并不是吐火罗语,那就肯定是梵文了,这可是中世纪中亚一带的普通话啊。对了,他今天讲经也都是用梵文讲的,因为我一个字也听不懂。如果是吐火罗语,我好歹能听懂几个字。

我听到他有发另一个音:mahayana。我去印度时带着一本英文版的lonely pla(全世界最权威流行最广的自助旅游指南系列),这两个词在景点介绍里就经常出现。跟佛教有关,他又说他信奉hinayana,吃三净r,啊啊啊,我突然想到了:

。hqdoor。←虹←桥书←吧←

第15节:六 我参加的第一次讲经(4)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不对?mahayana是大乘,hinayana是小乘。〃

见他不解,我在素描本上写下〃大乘〃,〃小乘〃:〃〃乘〃指运载工具,这里比喻佛法济度众生,像舟车能载人由此达彼一样。hinayana强调度己,追求个人解脱,所以汉译名为小乘。mahayana强调度他人,普度众生,所以汉译名为大乘。〃

我得意呀,连梵文我都能蒙了。撞上他亮闪闪的大眼睛,看到他会心的笑蕴在眼底。我一下子打了个冷战。

〃艾晴,我就说过,你有慧根。〃

我我我,又剽窃别人的翻译成就了。好像是鸠摩罗什翻的吧,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

注解

1这个欢迎仪式,参照钱文忠的《玄奘西游记》玄奘在龟兹所受的欢迎仪式来写。玄奘是唐朝人,比男主也就晚两百年,所以在男主时代,这套礼仪应该是没多大变化的。

关于僧人吃r问题:小乘佛教僧人,只要符合三净r的要求,是可以吃r的。至今在小乘佛教流行的东南亚地区,小乘僧人仍然吃r。佛教刚传入中原时,也没有戒吃r,据说戒r还是始于南朝狂热的佛教皇帝梁武帝。

。hqdoor。§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16节:七 论战(1)

七 论战

我可以不用去参加法会,当然就不用那么早起来。我现在都是睡到自然醒,梳洗完吃过早饭就上街。别以为我是去逛街了,我可是实地考察来着。两千年前的古城啊,虽然规模不够大人口不够密集人民不够富裕,好歹是我来古代后的第一个城市,先拿它练手了。

我的包里放着素描本和简易工具,软尺记号笔,小铲子等等。我先丈量城墙,夯土层的厚度,城门位置,画平面图和立面图。正忙活着,突然发现身后立着一群人,举着矛对准我。我手一抖,皮尺滚落,拖出长长一条线。

我被丢进监狱了,罪名是汉人细作。有见过我这么明目张胆的j细么?我亟亟调动所有学过的吐火罗语申辩,说自己是大法师丘莫若吉波的朋友,你们的王和王后我昨天还见过,还参加了国王赏赐的国宴呢。我坚持让他们去找丘莫若吉波,可是被关了n个小时也没人来保释我。唉,我的科学调查啊,只能在监狱里继续了。

所以当丘莫若吉波心急如焚地出现在狱中时,他看到的是一个在艰苦环境下依然不放弃本行业拿着软尺在有限的范围内测量兢兢业业地画监狱的平面图和立体图的我。

跟着丘莫若吉波走出监狱时天已偏暗,这个时候是他做晚课的时间吧,结果跑过来赎我了,我有点内疚。他对人介绍我是他的汉师,一下子所有人都对我极恭敬,让我狐假虎威了一把。

晚上他当然有问我为啥会有细作才有的举动。我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是:还记得我的理想么?为了能留下一本可以流传后世的史书,为了我们的后人能了解曾经的西域辉煌,我要收集一切相关资料。在我口若悬河喋喋不休中他无可奈何地说他会跟国王解释的,叮嘱我注意点。

以后几天我在家窝着,修改图纸,强化吐火罗文。五天后终于憋不住了,我小心翼翼地上街,注意自己的言行,等观察完毕回来后再画图。没那么精确也没办法了,谁叫我实在不想再画监狱图呢。

就这么又过了十几天,我的图也画了不少了。一天晚上讲课,发现他不像以往那么认真,似乎有什么心思,老是会走神。问他,他告诉我第二天与人相约论战,所以有些心神不定。我问他论什么,他说题目是要明天现场才知道。我又问他是什么人,他说是个很有名的论师,论遍西域各国无敌手,名震诸国。此人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辩论胜过他,敲击王鼓,扬言若有人能辩过他,便割头谢罪。

〃你想去么?〃他有点犹豫,可能是我在他讲经时表现得实在太不好了。

我急忙点头:〃我去,打死我也要去!〃

这么热闹的比赛,这么代价高昂的惩罚,这么牛这么狂的论师,错过了岂不可惜?〃哎,知道哪里有开赌的?赔率是多少?对开还是四六?〃

他脸一黑,我赶紧刹住。

为了让他有更多精神应付明天的论战,我早早下了课。看他临走时都还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喊住他,举着右手,做个韩片里最经典的鼓励动作:〃aza,aza,fighting!〃

他一脸莫名地看着我,我傻笑,开心地喊:〃这是极东北一个半岛上的方言,意思是:我们的小法师必胜!〃

他开怀地笑了,眉间愁云尽散。对着我肯定地点点头,也学我的样子举右手。动作虽然有些笨拙,却充满自信,恢复了一贯的从容。这是他今天晚上第一次笑,这个自信的笑容照得满室生辉,光彩溢转间,暖意融融。

第二天一早我居然没睡懒觉,早早就等在门口了。

这次辩论会在王宫大殿举行,我是第三次进来了,前两次当然是跟着那对高贵神秘的母子俩参加宴会。所以这次已经过了新鲜感,反正图也画了,名字也都命完了。这宫殿也就这么回事,规模不大,建筑一般,装饰简单。

不过,这次的场面还真是大。能坐下的除了辩论双方外,就只有国王和王后。其余人等都得站着,将大殿挤得水泄不通。

我知道辩论是早期宗派争夺民众的主要方式。在印度,辩经非常惨烈,失败者往往就会销声匿迹。有的人会割掉自己的舌头,有的人甚至不惜自杀。轻一点的,必须改换门庭,拜胜者为师。而胜利者则会一战成名,万众瞩目。结果当然是信徒云集,得到国王的尊崇和大量的布施,成为一代宗师。玄奘在西域和印度就赢过好几场辩论,名声大震。所以这场辩论,对于年少的丘莫若吉波来说,至关重要,难怪一贯镇定的他昨夜也会紧张。

主角登场了。红方是我们身披褐红色僧衣玉树临风风度翩翩翩翩少年年少有为的丘莫若吉波大法师,蓝方是身着浅蓝绒衣和尚不像和尚道士不像道士的中年大叔。这这这,年龄差距还不是一般的大啊。估计蓝方也这么想,因为大叔正拿鼻孔瞧着眼前虽然个子很高却身形单薄的少年。

两人同时领到了一块小木片,看了看,分别进入沉思状。一炷香后,鼓敲响了。只见两人迅速开始向对方发问,不过好像丘莫若吉波占了先机。年轻就是好,反应灵敏。两人语速都相当快,你讲一句对方马上接一句。下面的人都支着耳朵屏声静气,时不时露出〃哦!〃恍然大悟的表情和〃嗯?〃不知所云的表情。

我会注意到场外观众完全是因为我再一次听不懂。他们一开口我就知道自己听不懂了,又是用梵文。于是只能观察表情的我,只好在脑中搜索有关辩经的历史背景。

辩经在现代的中原地区、日韩及其他东南亚地区的佛寺已经完全见不到了,而印度的佛教早已衰败,只有在藏传佛教里还保留了辩经的传统,我在拉萨色拉寺和哲蚌寺都看到过。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有专门的露天辩经场。其他寺庙的喇嘛都有组织地去,辩完了还要记录辩论结果。1

不像我们平常所知道的辩论赛,辩经是一种群体活动。几百个喇嘛一起拥进露天的辩论场,两到四个人一组,一人主攻其余人守。攻方每发问一次,就动作夸张地拍手拉开李小龙的起首式,兼带拉僧袍,甩佛珠,跺脚,表情狰狞。守方一般都团坐地上,神情激烈地抬手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