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324.抓错了兔子(1/1)

当时恰逢天佑帝周元庆继位不久、而他的亲大哥——老秦王周元翎、则被安排在长安城戍边御民。可惜当时的老秦王,偏信周元庆得位不正、乃是“矫诏篡位”的乱臣贼子;却又狠不下心来激起刀兵、致使苍生离乱、手足相残。没过多久,他便满怀纠结与愤懑、郁郁而终了。

这样看来,两代秦王的性格简直如出一辙,真不愧是亲爷俩。

既然大小秦王,都对天佑帝怀着刻骨的仇恨,又焉能真心替这“窃国奸贼”卖命呢?所以直到今时今日,北燕王朝的西南边陲,若是没有祝云涛这一支巴蜀军坐镇的话,实际上一直都面临着毫无防备、门户大开的险境。

对于两代秦王的心理状态,天佑帝周元庆也能把握的八九不离十;他们与西疆大金童佛的厮杀,从来都只是演给朝廷看的猴戏罢了:西疆红衣军、派来僧兵过境劫掠。秦王周长风奉旨率军予以还击。而西北军战损的辎重与将士,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一笔笔的“私账”,劫掠物资财富、双方则一人一半。随后周长风还会将战损上报朝廷,抵扣来年上缴的三秦税款。

这世上从没有凭空出现的财富、几十万黑甲秦军的每一柄钢刀、每一粒粮食,都是周长风多年积攒下来的家底。

北燕的西南边陲,早已是铁板一块,朝中之朝。周元庆不想放任出一个化外天子,便指派祝云涛率军镇守巴蜀道,意在敲打信安侯、防备西疆红衣军日渐坐大。

其实周元庆只是想在西南安插一根钉子,没指望祝云涛能在重重包围之下、还能有所作为。只要他不死在任上,令西疆与三秦的勾当无法光明正大,也就算完成任务了。

可谁想到文武双全的祝云涛,到任的第一件事、竟是杀了当时的巴蜀道巡抚。对于天佑帝来说,祝云涛杀人的理由,倒是也不难推敲:定是因为这位巡抚大人,与秦军、西疆红衣教勾结甚重,乃是大金童佛与周长风二人喂熟了的忠犬。本就四面受困的祝云涛,焉能容敌人的眼线环伺在侧?

一刀宰了,干净利落;于公于私,天佑帝都愿意去帮他顶这个雷。

怎知祝云涛的战刀,并没有因为斩下一名二品大员的头颅、而得到满足。此后他又连杀数员候补巡抚,一时之间,紫金殿上风声鹤唳,以王放为首的新党人节节败退、根本不敢与蔡党争锋。

过犹不及、反受其累。

毫无疑问,周长风的银子,绝不可能白拿。这每一任后补巡抚、也是都周长风借蔡党之口,向陛下讹来的实缺,就是直奔祝云涛而去的。然而这些都是心照不宣的事,也没法抬到朝堂上据理力争。

可是从朝廷法度上来考量,祝云涛的这个行为,确实过于恶劣。一个戍边的总督才刚刚到任,便仗着自己手握重兵、天高皇帝远,连斩几任巡抚;哪怕第一任巡抚玩忽职守、背叛朝廷;可其余的人却从未与他打过交道、终生从未踏足过巴蜀道,又何罪之有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非战争时期,隶属文官序列的巡抚,在身份上要比武将序列的总督,还要大上半级!祝云涛在一无铁证在手、二无罪名可宣、三无圣旨遵循、四无律法可依的情况下、连杀数名吏部正式委任的二品封疆大吏,此举已经等同于造反。

所以祝云涛如此行事,已经犯下了满门抄斩之重罪;而且由于手段过于激烈、以王放为首的新党中人,也只能自保自清,以惹火烧身。所以即便周元庆心中有数,也总得在明面上给蔡右相、或是那些拿了好处的旧党大员们一个说法。

于是,下一任送死的巡抚,就变成了由内阁下发的一纸文书,调巴蜀道总督祝云涛、即刻返京“述职”。

官样文章做的虽然是花团锦簇,字句间也并无半分问责之意。但祝云涛不是傻子,当然也知道这只是旧党中人,怕自己这位手握重兵的边关天子、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才故意摆出了一副和蔼的面孔,麻痹自己的心智,诓骗自己回京入瓮。

不问可知,如果自己轻车简行、奉旨回京;恐怕刚出三秦境内,便会“意外”死于旷野荒郊;如果自己带兵而返,人少了挡不住明暗袭来的刺客,人多了又会被扣上意图谋反的帽子;如果自己打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旗号,那么不仅王放要缩,就连“看错了人”的天佑帝,也只能捏着鼻子将他打为朝廷叛逆。

届时,早已摩拳擦掌的秦军、必然挥军入蜀、“奉旨平叛”。

于是,当时年轻气盛、又自恃武艺高强的祝云涛、便单人独骑,踏上了北归赴死的道路。

说是单人独骑,其实也并不算准确。因为当时的祝云涛、除了一人一马之外,怀中还抱着自己刚满一岁的幼子,祝文翰。

从巴蜀道的芙蓉城、北上蓟州路燕京城,此去山高水远、道路艰难崎岖,全程也足有四千里开外。召祝云涛回京述职,本就是一个两难的明局,旧党人只想让他死、根本没打算见他一面。

所以这一路之上,自然是凶险万分、危机四伏;光是百人左右规模的“山贼行抢”、祝家父子就遇见了二十次以上;也不知一个中年汉子带着一个娃娃,究竟看起来何等富有……

好在上天庇佑,虽然父子二人这一路上遇险无数,却仿佛如有神助一般!四千多里的死路淌了下来、竟然有惊无险,最终安然抵达燕京城下!

金殿之上,一路“披荆斩棘、气冲斗牛”的祝云涛,彻底看破了生死。他做出一股泼皮无赖的架势,孤身舌战群儒;他将所有开口攻讦他得朝臣、无论蔡王两党,皆骂了一个狗血淋头;通过这一大套从军中学回来的污言秽语,令那些当世大儒、体验了一次“秀才遇到兵”的无力感。

待早朝散去之后、天佑帝在御书房中单独召见祝云涛。君臣二人才刚一见面,连客套话都没过一句,他便立刻对天佑帝说道:

“陛下!巴蜀道已经烂到了根上,三晋以西的诸侯部族、也都与信安侯同穿一条裤子!陛下要祝云涛在巴蜀道统兵,就如同在敌国的腹地为官,随时都要面临着死亡的绝境!如果想要有所施为,我的身边不可能留下敌人的眼线!而且如今华禹西南已成铁板一块,西南百姓只知信安侯、却不陛下!恐怕,末将想要在几年、或十几年内解决问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陛下若是还信任末将,那么诸如私杀朝廷二品大员的重罪,末将恐怕还是要犯的……”

当时的天佑帝虽然年轻,却也显示出了一代圣君的广阔胸怀。他听了祝云涛这明显带着怨气的牢骚、既没有大谈君臣之间的礼节、也没有提及朝廷律法的程序,反而开口问了祝云涛一个“自己人”的问题

“朕绝对相信你的能力、可以将巴蜀道治理的海晏河清、也可以击穿信安侯的西南铁壁;但朕却担心走了一个信安侯、又来了一个巴蜀侯……”

祝云涛憨憨的一笑、指了指大太监唐福全怀中的幼子,满面宠溺的说道:

“所以,今次末将携犬子孤身返京,就是想以此子为质、令陛下能睡得安心一些。”

“孤身返京?笑话!祝云涛啊祝云涛,你也太拿自己当一回事了吧?你可知朕为了护你父子二人周全,这一路上暗中折损了多少好手!而且今日朕若不杀你、放你回巴蜀道,至少还要多折损一倍的人手!莫非你以为那些文官手无缚鸡之力,就任你屠戮不成?紫金殿上从不见血,但又有哪一个人的双手,不是沾满了血腥?”

知道那时,祝云涛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这一路之上有惊无险,并非是上苍有令、庇佑忠臣良将,而是蒙受圣眷天恩匪浅。

一时之间,君臣二人相视无言。

“哎,朕身为北燕之君,怎能容外族蛮夷残害治下百姓?只不过先祖创业不易,黎民苍生的福祉系于一身、朕不敢有半分托大……祝云涛啊,今日朕就跟你落个实底。当日你若是孤身离开芙蓉城,能不能安然抵达燕京城下,就只能看你个人的造化了。说句大话,朕的北燕王朝,治下黎民何止万千;纵然你文才武略皆是上上之品……呵,朕倒是也不缺你这一个。”

周元庆说着站起身来,看着庭院中的花团锦簇、淡金色的阳光泼洒在他的身上,仿佛给这位年轻的君王,镀上了一层神光:

“可你明知此番回转燕京、前路定是刀山火海、艰难险阻、自己已是重罪之身、生死未卜、却仍敢携膝下独子前来赴死。此忠此义、亘古罕见,也是最打动朕的地方。既然你祝云涛,敢将父子二人的性命、系于朕的一念之间;那朕身为天子、又岂能令你这等忠臣有半分寒心呢?”

听了这一席话之后,祝云涛感觉有点懵;一时之间、也不知周元庆究竟是何用意。

“末将头脑驽钝、资质平庸、不明陛下此言深意……”

“回巴蜀道之前,朕嘱咐你几句:远来是客,过刚易折。周长风与大金童佛、恨不得你能死在朕的手里。而蔡丞相的门徒党羽,也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至于朝廷的军饷粮草,朕看你也不要指望了……而且王放的人,短时间内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而朕除了能不再给你指派巡抚以外,恐怕也帮不上你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