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风云动(六)(1/1)

战事到了这个局面之上,即便是圣明不过官家,举朝上下都是有了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感觉,北伐是进是退,都是举棋不定的模样,官家赵佶德的心情自然是有些好不起来。

当下这般一问到,那宦官便是跪在下首,重重的磕了几个头,“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北伐战局,已有大变,只待官家一声令下,便可再度北伐兴师,收复燕京指日可待!”

官家赵佶一听到此处,一直古井无波的双目之中便是泛出了惊喜的光芒,从蒲团之上站了起来,“究竟生了什么事,给朕细细道来……”

到了这个时候,只能说确确实实是赵佶乃是真命天子,苍天庇佑,这个时候竟然就出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杨凌,从卑微士卒,便是爬了起来,一举将整个战局扭转,不仅仅是打压了辽人使臣的嚣张气焰,更是以一支数百的孤军北上,先克易州,再复涿州,这份功绩,即便是官家赵佶都是大大的意想不到,此子,果然是不凡,不看广告看疗效,还真是有用的一个孩纸。

老种相公任人果然是极其的犀利,杨凌此人功劳不仅仅只在收复了涿易二州,更是将郭药师常胜军所部招降,如此一来,有了这群地头蛇一般的存在,克复燕京的把握就更为大了几分,仅仅是在杨凌一人的面前,这看起来不可战胜的辽人突然就成为了纸老虎一般,残破得不堪一击,按照这般推算下去,燕云十六州,还是瓮中之物?

一时之间,官家赵佶便是有些激昂澎湃的模样,想立国之初,太祖太宗收复幽云十六州何等心切,数十万禁军精锐何其骁勇,最终还不是在高粱河水大败亏输,输得彻彻底底,精锐丢得一干二净。

而现在这份功绩就摆在他赵佶的面前,几乎只差一个哆嗦便是能够轻松的收入囊中,让他如何不激动,即便是百年以后,史书之上又是会如何让记载他是一个开疆拓土的圣明之君?

官家赵佶当下便是道,“王黼那腌臜厮现在何处?回到帝京这么些许时日了还不准备面圣么?”

……

官家赵佶不喜上朝,即便是这等时候,也是匆匆的召集了数位朝廷大员,就在这皇家道观,准备来一番奏对,可是如此亦不能抒发官家那激动的心情,便是在亭台之处,摆下一桌酒宴,倒是颇有兴致。

茶汤引子端了上来,众人也只是小酌一口便是步入了整体,坐在官家左右手的便是前番从真定府归来的王黼王相公,另外一人便是蔡攸了,梁师成这个时候便是只能站着了。

“坐下罢,这里却都不是外人,整日里侍候得也算尽心尽力,且歇一歇,让下面的人做事便是了。”赵佶对着梁师成道,蔡攸和王黼匆匆的对视了一眼,便是觉得不同寻常,由此看来,官家今日心情,确确实实是极好的。

“多谢官家!”梁师成微微一笑,便是依言做了下去,官家这般,继承了大宋历代君王的优良传统,那便是亲民,仁厚,这一点上,却是毋庸置疑的,谁反对,老梁和谁急。

不管是北伐战事打到了什么局面,此番总算是宋辽博弈之中,大宋扳回了一成,总算是稍稍对得起观众了,即便是老种蔡京有些起复的声音,两人也是捏着鼻子人认了,总比整日提心吊胆,等着挨官家的龙沫好得多。

王黼也是一个极其善于察言观色之人,最初也不过就是蔡京门下的一条狗,蔡京在徽宗一朝也不是一直以来都是荣辱不衰,就在现在落马此前,曾经也被三度罢过相位,可王黼的政治嗅觉何其敏锐?总是能够从复杂的形势当中抓住要害,总是觉得蔡京老公相还有一线生机,便是为其上下奔走,最后蔡京得以复相,王黼便是其心腹中的心腹,这权柄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一步一步的怕了上来。

可是在这北伐一事上头,蔡京却是大大的小看了官家收复幽云的决心,却是站错了立场,竟然持了反对意见,失却的圣宠,王黼多年媳妇儿熬成婆,终于是抓住了,联合蔡攸和隐相一举就将蔡京拉下马来。

与蔡京相反,王黼上任以来,他一反蔡京之策,正是童贯北伐最有力的支持人,一应兵事,连枢密院都不经过,都是自己直接统属,天下衙门支出用度,都是暂且靠边,竭尽所能的优先筹集军费,也是好生下了一番气力。

若是北伐功成,王黼便能籍前番打垮蔡京的声望,彻彻底底的将朝堂清洗一番,巩固权位,到了那个时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稳住了脚步,前些日子,北伐败报传来,在真定府居中调停的他顿时便是慌了神,匆匆忙忙的便是赶回了帝京。

毕竟大事到了这番模样,那位暂且下野的蔡老公相又怎么会善罢甘休,还不是等着机会,准备一举将他们这些刚刚上台还没有站稳脚跟的反骨仔统统消灭干净。

老种是个彻彻底底的老狐狸,蔡京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千年老妖,老种那边不管怎么样,还有童贯能够勉强压得住他,可是帝京这边,王黼不亲自坐镇,心中总有些不放心,虽然说蔡攸已经被蔡京赶出了家门,不过终究还是姓蔡的,王黼便是回来主持大局了。

到了后来,童贯的一番书信传来,王黼便是秒懂其中的言外之意,对于捧杀之计便是大大的赞成,当下一番奏报便是让太监传递给了官家,看起来……好像不咋地,王黼撇了撇嘴。

蔡攸仿佛是读懂了王黼的意思,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慌啥慌,总得让官家回过味来才好!

王黼心下稍定,便是拱手道:“涿易二州大局转变,有老种相公临危举措,杨凌此子也是不凡,现在看来,这复燕大计犹自可为,微臣在这里,为大宋贺,为官家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