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二破江北大营(1/1)

庐州会议结束,众将根据杨小山的方案,把力量集中起来,准备捣毁清军的江北大营。

江北大营的统帅是满人德兴阿,他早年随琦善作战立过一些军功。后来琦善战死,他命大逃了出来。

因为是满人,又是正黄旗出身,咸丰明知道此人才能平庸,也只能提拔他,因为实在无人可用,只好矮子里挑将军了。

德兴阿运气不错,趁着天京事变,太平军陷入混乱,收复了江北不少失地。

他自知自己才能平庸,为了防止太平军重新攻过来,他把自己一万五千兵马在江浦到浦口一线一字排开,江面布置水师巡逻,达到一种“处处设防,互相策应”的全面防御姿态。

不过他万没想到,现在的形势变了。滁州的李昭寿反了,陈李联军借道滁州,直接从江北进攻过来。

他的一字长蛇阵,面对错了方向。太平军从背后而来,把他切分开来,各个击破。德兴阿苦心打造的江边防线不到十天就全部崩溃了。

陈玉成的大军突破陡岗的清营,从东路正面强攻江北大营,李秀成率部迂回敌后,从西面包抄江北大营的后路,江心洲的太平军守军也趁机渡江,配合作战。

德兴阿见太平军几路大军同时攻来,慌了手脚,完全没有抵御的办法,眼看一座座营垒被太平军攻下。他登上沿江的军船,丢下了大营,逃走了。

统帅溜了,剩下的清军更是无心作战,陈李联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斩杀清军一万多人,先后攻克江浦浦口,摧毁了清军好不容易重新建立起来的江北大营。

解决完天京对岸的清军,陈李二人按计划兵分两路,陈玉成负责攻打附近的六安城,李秀成继续追击,负责攻打东面的扬州。

相对来说李秀成进展比较顺利,清军溃逃像传染病一样,江北大营的败军逃到仪征,李秀成一追来,连同仪征的守军他们又一起逃跑,就这样败军尾随着德兴阿,一路北逃。

李秀成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接连收复仪征、瓜州、扬州。

李秀成听从了杨小山的建议,没有把清廷的官员一律杀掉,手上没有太平军血债的清廷官员被他发放路费回家,扬州知府黄钦鼎是第一位享受太平军优待俘虏政策的第一人。

陈玉成就没有李秀成顺利,防守六合的知县温绍原倒是一个硬茬。此人对守城很有心得,江北一带,太平军横扫过好几次。唯独他的六合县始终没有被攻破。

一是因为六合相对来说,位置不是那么重要,不在关键节点上。太平军绕一下也能走得通,也就没花力气打过它。二是因为这温绍原的确很有一套,在当地减赋税、废苛法,在六合很受民众拥戴,所以愿意帮助配合他守卫六合城。

不过这一次,温绍原没那么走运了,这次来攻击的可是天国第一猛将陈玉成。

但温绍原还是决心和太平军拼死一战,因为此时六合收留了不少江北大营的残军败将,加上当地征召的乡勇,足有一万多人,让他多了一份底气。而且他还指望河南的胜保和江南大营的和春还有德兴阿前来救他。

可惜现实告诉温知县,你想得太多了。

德兴阿自顾不暇,他一口气逃到了邵伯,根本顾不上六合,一兵一卒都没有来。

河南的胜保借口现在皖北的情况复杂,无力南下支援。

只有江南大营的和春答应救他,不过派出的援军刚走到江边,就受到了李秀成的阻击,渡不了江。

陈玉成知道此时的六合已经是一座孤城,所以他没有着急。这六合城里有一万多守军,而且城墙这几年在温绍原的主持下,加高加厚很多,强攻必然损失很大。

陈玉成在城外构筑了炮兵阵地,白天不停地轰击六安城池,晚上敲锣打鼓,让六合守军睡不安稳。与此同时,他让土营开挖好几条攻城地道。

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土营终于把地道挖到了六合城墙下。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六合的城墙被炸塌,太平军对六合清军发动了最后的总攻。坚守在江边六年之久的六合城终于被太平军攻破。

温知县守城神话破灭了,他自知自己抵抗太平军这么多年,必定死路一条,毅然投水自尽,倒也不失为一条汉子。其他清军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太平军并没有遭受非常强烈的抵抗,损失也不大。

随着江北沿岸,清军最后一个据点丢失,江北大营彻底瓦解。朝廷震怒,直接解散了江北大营的建制和番号,将德兴阿革职,江北军务交给江南大营的和春统一指挥。

这一仗,陈李联军算是彻底把江北大营打没了。他们的目光放到了更为难打的江南大营上。

===================

这个时候,清廷又接到了来此广东的坏消息。南京条约已经十二年了,英国人提出了修约的要求,要继续勒索清廷。

但清廷和太平天国打了这么多年,根本没有钱再赔给他们了,英国人无耻地找了一个借口,说广东水师抓的几名商人是英国人,拥有治外法权。其实这些人真正的身份都是走私鸦片的走私犯。

法国人也借口一个神父在广西被杀,和英国联手,一起对清廷施压。其实是一无赖,在当地为非作歹被西林知县判处死刑。

英法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于是英法联军兵临广州,巡抚柏贵投降。总督叶名琛被俘。

叶名琛自诩“海上苏武”。人称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英法面对这样总督没有办法,最后英国人把他押往印度的加尔各答,再做计较。

这位叶总督在印度绝食而死,他的举动让后人实在难以理解。

英法见清廷失去这位叶总督似乎还是没有反应,于是挥师北上,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

咸丰一看到这要打到家门口了,终于屈服了,又一次与英法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