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币(1/1)

至道三年六月,真宗赵恒继位也有近三个月了,虽然还没有正式的更改年号,但是这三个月下来,他总算把皇帝的宝座暂时坐稳了。

不过在这刚过去的五月份,真宗赵恒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到了发奉以后的斗十天好像很多大臣们都异常的开心,不知道是为什么。

真宗虽然登基没有太久,但是他身为太子参政也有不短的时间了,他在做太子期间也经历过不少的发放俸禄的曰子。

每到那一天,大臣们虽然也很开心,但是从来没有露出过如此喜悦的表情,甚至于在开心之余很多的大臣都会掺杂着一丝困扰。

之所以会这样,那就得从古代的俸禄制度说起了,华夏古代在达到明清之前基本上的税收都是以收取实物的形式进行的。

由于是收取实物地租,所以朝廷在为官员发放俸禄的时候也是以实物为主,主要是绢,还有粟米。

实物大概占了官员俸禄的三分之二,剩下三分之一才是货币。但是由于实物俸禄主要是绢和粟米,所以官员在留足自家所需的分量以后其他的都必须拿到市场上换成钱,再用这些钱购买其他生活所需的物品。

可是,这一换钱的过程对于各级官员来说便成为了一种麻烦,因为所有各级官员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时段内发放俸禄的,这样一来便会在短期之内有着大量的绢布或者粟米涌向市场,所以在此期间往往没法卖出高价,导致官员们经常在实物俸禄这一方面有些吃亏。

这也导致了,为何往往到发奉那几天各级官员们会痛并快乐着了。

不过在刚过去的五月份却没有发生这种现象,在五月发奉过后的那几天里,每个上朝的官员们都异常的高兴,人人都红光满面的,不知道经历了什么好事。

这样真宗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到底朝廷之中发生了怎样的好事,但是他这个皇帝却不知道。

于是他找来了他在做襄王时候的心腹,现在已经在朝中有着重要职位的张知白。

“知白啊,和朕说说,最近发生什么好事了,怎么大臣们都如此的高兴?”

“回陛下,我想同僚们高兴都是因为一个原因,那就是最近有几家商行主动以比较合理的价格在收购咱们拿去换成钱的俸禄,而且他们不仅价格公道,所用来支付的也不是铜钱,而是一种无论是成色,质量还是铸造都非常上乘的金币。”

张知白听到真宗的问题以后,想都没想就和盘托出了。

金币?真宗一听就之后,好奇心更加旺盛了。到底是什么人如此的财大气粗,居然用金币来进行支付,这可是连朝廷都没有能够办到的。

想到这里,真宗有些想看看这种金币了,“知白身上现在带有这种金币吗?能否借朕一观?”

对于皇帝提出的要求张知白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再说这并不是什么大事,而且他身上刚好带着几枚这样的金币,所以他便从袖口中掏出类一枚,恭敬的递给了皇帝。

真宗拿到这枚金币以后反复的观瞧了起来,并且有些粗鲁的放在了牙齿之间咬了一口,然后真宗惊讶的发现张知白所言非虚,这些金币无论成色,还是质量全都是上乘之选。

而且上方的印文相当的精美独特,金币并不像铜钱那般中间带有方空,而是一个完美的整体。金币有两面,一面印着一个一字,另一面则是大宋通宝四个大字。

这样一来与用年号加通宝字样的铜钱就已经有着巨大的区别了,但是还不仅限于此,金币上的这个一以及大宋通宝五个字的字体也是极其独特,真宗自己就能够写的一手好字,而他父亲太宗更是擅长草、隶、行、篆、八分、飞白六种字体。可是真宗却从来没有见过这金币上这五个字所用的字体。

金币上所用的字体,横平竖直,横细竖粗,起落笔有棱有角,字形方正,笔画硬挺。有着一股浓重的用刻刀在雕版上雕刻出的味道,这让真宗感到新奇。

其实也难怪真宗新奇,为了预防仿冒,赵惟吉特地拿出了后世电脑中打汉字默认的宋体用作这五个字的字体。

宋体字因为缺少变化,所以很容易就能够缩小,所以在后来明朝大量书籍被刊印的时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所以这是一种适合刻印的字体。

再加上由于赵惟吉前世是一个极品宅男,长时间对着电脑,所以他对于这种字体最为熟悉,也就直接引用了。

但是据说宋体是有秦桧所创,亦有这是一种来源于徽宗瘦金体的字体,但是不管是那种说法,所创之人都还未诞生,所以真宗自然便没有讲过这种字体了。

虽然没有见过这种字体,但是作为书法高手的真宗自然能够感受到这种字体之中透出的那种美感,再加上整个金币合适的大小,紧实的质感,上乘的成色都给了真宗相当大的冲击。

在这金币面前他突然的产生了一种危机感,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真宗不明白,这是他的政治敏感度在潜意识中提醒着他,这种金币的出现有可能会造成些什么不好的东西。

但是由于这个时代知识的限制真宗并不能够察觉到那是一种什么不好的东西。

这是因为在华夏历史上私自铸币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有时候朝廷管都管不过来,要是私币含铜比例较低还容易能够查得出来,要是品质与官方的相差无几的话,想要禁止都没有办法。

更何况现在放在真宗面前的是金币,质量上乘的金币。金银在华夏历来就是可以当做货币使用的,只是华夏由于金银产量较小,更多时候是被用以打造饰品。所以才导致了市面上流通的金银相对较少,满足不了货币的流通量,从而使得不得不用产量更大的铜币作为货币使用。

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一个皇帝禁止过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毕竟谁都保不齐这铜币会不会突然出什么问题,一旦有那么一天到来的话金银就是王道了。

所以古话说的好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一旦到了乱世,还是黄金更能保值。

虽说是这样,但是也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想到过黄金能够取代铜钱成为主要的货币,因为所有皇燕京知道,能够真正流动在民间的黄金实在是太少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真宗虽然感到了一丝的不安,却也没有深究其中,而是放任着这金币的继续流通。他并不认为有什么人能够财大气粗到富可敌国的地步了。

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个人单纯以金子的数量来说,搅乱大宋几个主要的大城市是完全没有问题,那人便是赵惟吉。

这几年虽然与大宋并没有建立起太多的贸易联系,但是新华城却与其他地区建立起了不错的贸易线路,尤其是阿拉伯人。这群这个时代有黄金,以后有石油的大金主是新华城主要的大客户。

由于新华城税率低廉的关系,一些在阿拉伯商人那里与大宋的商品形成竞争的商品便有着更强的竞争力。而且由于新华城的船只更为巨大而且先进,新华城更为注重商业的发展,所以如今越来越多的阿拉伯商人,甚至更远的欧洲商人开始与新华城做起了贸易。

这些商人可不不像中原及其周边的这些国家,用的是铜钱,那些地方用的可是真金白银。再加上赵惟吉对于周边印第安人的汉化以及“掠夺”,使得他现在除了在新华城周边的矿山中挖取黄金以外也累积的巨大储量的黄金。

这些黄金不仅能够完全的满足于新华城内部的流通使用,也使得赵惟吉有着撬动中原货币体系的实力。

再加上由于交易所以及纸币的存在,使得赵惟吉可以像现代银行那样拿那些存在交易所里的金子去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这使得他在金子上的实力更加如虎添翼。

就这样,在真宗还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一头有着丰富后世经济常识的“金融巨鳄”乘着中原换皇帝的这个时机让他手下的人带着大量的黄金进入了这片土地,希望能够做些什么事情。

而这头“金融巨鳄”的背后还有着如今整个中原最大的商业联盟,赵光义看不起商人不带表赵惟吉不知道商人到底有着怎样的力量。

千年重农抑商的政策还是断绝不了一代又一代传奇商人的诞生。

不仅如此,由于赵惟吉这个穿越众的提前介入,使得还有几百年才会诞生的商会提前出线在了这个时代,商会的出现整合了如今很大一部分商人的力量。

而当朝皇帝的不重视,使得商会有条不紊的向着赵惟吉的预想发展着,所以时至今曰,商人已经能够拥有足够的能量了。

当这两股力量又在此结合到一起的时候,赵恒头疼的曰子马上就要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