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值得信赖的人(1/1)

如果要问整个大宋朝廷谁是能够得到赵光义和赵惟吉两方同时的信任的话,这里只有一人,那就是新任参知政事寇准了。

这种信任不是那种对你掏心掏肺,但是却是两方都能够对寇准所提出的意见奉上足够的尊重。

“平仲想来不是为了魏王的不幸薨逝而来的吧。”这个时候赵惟吉正坐在魏王府厅堂的上座之上,而他旁边就坐的便是参知政事寇准,寇平仲。

“王爷,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咱们其实也有着多年的交情了,准在这里只是想要一个答案,如今王爷准备怎么做?”

寇准这里指的怎么做,自然是涉及储位问题了。如今魏王赵惟正一死,赵惟吉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朝中也跟着暗流涌动,原本被打压多年的太祖一脉的旧势力开始有复苏的形式,所以这个时候赵惟吉的选择将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平仲先别问我怎么做,我倒想听听平仲的意见,平仲希望谁占据储位。”这时候赵惟吉的这个问题就问的很诛心了,你寇准是怎么想的,是希望我还是赵恒。

不过寇准也并没有被赵惟吉如此诛心的问题给吓到,他实话实说的回答道:“从人的角度来看,王爷继承皇位对于大宋在官军百年以后的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都非常有利。可是却不利于大宋的千秋万代。而襄王继位的话,虽然在官军百年之后的二十年,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五十年都有可能不如王爷您,但是对于大宋江山的千秋万代却是很有利的。”

在这里寇准的意思其实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那个所谓的金匮之盟就是一个屁,虽然如今的官家利用了它继承了皇位,但是却也埋下了今天的祸患。任何一位皇燕京是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够继承皇位,毕竟一个家族里面也有亲疏之分,希望自己的嫡亲能够继承自己的江山是人之常情。

如果今天按照金匮之盟的誓约来办,让太祖一脉的嫡孙赵惟吉来继承皇位了的话,赵惟吉百年之后怎么办?到时候是该他的儿子来继承皇位,还是如今官家的孙子。如今的这一幕又将重演,而且是每一代都重演。

所以不如干脆你赵惟吉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牺牲一下自己,果断的放弃皇位的继承权,让赵恒来继位,从而将父死子继从新变回到继承顺序的第一考虑方案,避免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赵惟吉对于寇准话中的意思是很明白的,他也没有对于寇准的这番话产生任何的厌恶情绪,因为他知道寇准就是这么一个直白的人,如果不是因为他这样的姓格和艹守,依他以往与赵惟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就不可能在赵光义的朝中做到参知政事这样宰辅一级的高官了。

而且赵惟吉对于寇准的这一番表态还是很高兴的,如果寇准想要支持他夺嫡的话,赵惟吉反而麻烦了。

因为赵惟吉知道,在历史上的立储的问题中,赵光义还专门咨询过寇准,所以在如今的这种状况里,赵光义还是询问寇准的可能姓非常大。因为在这里寇准不仅是参知政事了,他与另一位候选人赵惟吉有着相当深厚的关系,如果赵光义能够得到寇准的支持的话,对于他的行动也有着极大的好处。

“平仲的话,我当然明白,只不过有时候有些东西不是我所能选择的,只要我还在中原一天,有些事情该发生还是会发生。”这个时候赵惟吉其实已经在话里隐晦的表达出一点屁股决定脑袋,有时候身不由己这种含义来了,如果寇准能够明白,那么等到赵惟吉再去见赵光义的时候很多事情就很好谈了。

“王爷,天色也不早了,准还有事情就先行告辞了。”听完赵惟吉所说的话之后,寇准没有做出任何的回答,而是找了个借口起身准备离开王府。

“既然平仲还有事,那么我就不留平仲了,我送你到王府门口吧。”既然寇准主动的结束了对话,赵惟吉自然也就不会再多说什么了,也就顺着寇准给出的台阶走了下来。

……

寇准才离开魏王府回到他自己的府邸没有多久,就接到了皇宫的征召。于是他又赶往了皇宫。

进入皇宫以后,寇准直接被太监领往了皇帝的御书房。进入御书房以后还没有行礼就直接被赵光义打断了:“这里就你我君臣二人,就免礼了吧。来人给参知政事看座。”

很快的小太监便搬来了一把椅子,寇准才一就坐,赵光义便开口了:“如今朕年岁已高,尚无确定的继承人。如此以往,朕百年之后江山是该襄王继承还是吴越王继承的好啊?”

果然来了,就在赵光义召他进宫的那一刻,他就知道肯定是立储的问题,这里肯定不能讲说给赵惟吉的说辞再来一遍,所以寇准换了一套说法:“自古以来,立储以嫡长子为先。如今官家虽无嫡长子,但是却有皇子数人,按照宗庙礼法理应秉承长幼有序,里襄王赵恒才是。”

寇准的一番话倒是说进赵光义心里了,虽然他现如今的正宫皇后没有子嗣,可是他还有其他的儿子。按照长幼有序来排行的话,立赵恒是没有错的,也是他所想要的结果。可是由于他自己继位就有些来路不正,所以他才编出了金匮之盟这么个东西以宣示自己继位的合法姓,可是如今这个东西有点将他限制住了。

“卿所言的确有礼,可是太后的遗命如何是好?”

太后遗命自然指的便是金匮之盟了,虽然这个这个誓言如今有点限制住了赵光义,但是却也不是没有空子可以钻的,关键是需要赵光义以外的人提出这个空子来让他钻。

“太后当年力主陛下继位是为何?”

“是因为周室之主年幼,所以太祖才能夺得江山,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太后力主传位于朕,以保咱们宋室国有长君,从而稳固江山太平。”

“当年周室有主春秋几何?”

“年仅七岁。”

“如今襄王春秋几何?”

“二十有七岁。”

话说到这里,寇准便不再提问了,因为如今已经很清楚了,按照金匮之盟的说法太后是为了防止有人像赵匡胤那样欺负孤儿寡母,篡夺江山,所以才力主传位给赵光义,使得新任皇帝还能是一个长君。

当年被篡位的幼主年仅七岁,如今赵光义准备传位的人已经有二十七了,如果这都还不算长君的话,那位也才二十八的赵惟吉估计也不能算了。

这样一来金匮之盟倒是能够有一个借口解决了,可是也不能就这样剥夺了赵惟吉的继承资格啊,毕竟赵光义也“答应过”会使皇位回到太祖一脉。这也给了支持太祖一脉的人以口实。

“那既然要立襄王为储的话,吴越王赵惟吉怎么办?”

赵光义这里的意思也很明确,立完襄王赵恒为储以后,如果赵惟吉那边的势力发难怎么办,就算他赵惟吉不主动发难,但是保不齐有什么人会利用他的名号,到时候如何是好?

“如果吴越王不在中原呢?臣在见陛下之前,曾经前往魏王府见过吴越王一面,吴越王有过暗示并不想参与立储的问题,同样也暗示过臣如何为陛下解决刚才陛下所提出的问题,那就是吴越王有意效仿辽国让国皇帝耶律倍。但是具体事宜吴越王就没有再告诉臣了。看在吴越王这么多年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臣在这里恳求陛下与吴越王彻底详谈一次。这样无论是对于朝廷还是吴越王本人可能都是极为有利的。”

虽然说平常寇准不受贿,不结党,不贪污,不滥权,可以说做到了一个官员该做到的一切。不过他本人还是很有情有义的,当初赵惟吉对于他的所有帮助他都铭记在心,当得知赵惟吉本人也不愿意参与到这场夺嫡之中以后。尽力帮助赵惟吉达成他所暗示的意思就是目前为止寇准所考虑的全部了。

你赵惟吉不是说只要你在中原,有些事情就不是你能左右的吗,那么这样是不是暗示你会离开中原。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寇准肯定得帮助你赵惟吉平安顺利的离开中原了。

只不过此时的寇准并不是太清楚赵惟吉想以怎样一个方式离开中原,离开中原以后又去哪?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劝动皇帝赵光义和赵惟吉面对面,心平气和的谈一次。你俩如果能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的话,自然就可以避免大宋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了。

“吴越王真的暗示过你他有这样的打算吗?”

“没错,陛下。”

“好的,朕知道了,你可以出宫了。”

寇准也知道,话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了,剩下的就是赵光义一个人的抉择了,到底赵光义相不相信寇准嘴里的赵惟吉的暗示就不是寇准所能左右的了。

于是他果断的起身谢恩,然后离开了御书房,离开了皇宫。

“以寇准多年在朝堂之上的表率,他肯定不会骗朕,看来是不是有必要真的和惟吉谈一谈了。”这是赵光义现在脑子中最强烈的想法。

就这个时候,太监王成恩前来禀报到:“陛下,吴越王在宫外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