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全子义(1/1)

三国时期,群雄纷争,也是历史上将星云集的时期之一。但是真正堪称智勇双全的名将又有几人?在我看来,太史慈自然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名将。相比较与《三国演义》中的太史慈而言,虽然罗贯中大神已经为太史慈加重笔墨,并为其延寿数年,但是史书上的太史慈才是真正“尤为可称”的人物,虽然史料不多,但是太史慈所展现的武艺、性格、特质,让无数熟悉其生平的人为之叹服。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三国志》中对其的评价,然而太史慈在史书中却是作为一个文官出场的。

——“少好学,仕郡奏曹史(《容斋续笔》中为奏曹吏)。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慈问曰:“君欲通章邪?”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邪?取来视之。”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三国志.吴书四》)

太史慈年幼好学,出仕在郡内为奏曹。当时朝廷理地方州郡政事,一般只采纳先到者奏章上的内容。太史慈作为郡吏虽然比州吏晚到,但是用计诈取州吏的奏章并取刀毁之,并巧言说服州吏和他各自逃亡,自己却偷偷转回来上章。太史慈因此而扬名,并避祸辽东。此事《三国演义》中未有涉及。计坏州章可见太史慈之智,为完成公事,不顾自己惹祸上身,也可看出太史慈重信诺的侠义之处。

太史慈虽然因此逃亡辽东,但是也因此而声名鹊起。北海孔融也想结交太史慈,并数次看望太史慈的母亲还送了不少东西。不久之后,孔融讨伐黄巾,被管亥围于都昌,一筹莫展。正巧当时太史慈从辽东回家看望母亲,为报孔融之恩,奉母亲之命孤身进入都昌。太史慈数次请求带兵出城杀敌,孔融皆不允许,要等救兵。结果救兵未至,贼兵日众,都昌城内无人可突围求救。在这个时候又是太史慈挺身而出,突围求救。突围过程《三国志》中记载又与《三国演义》中描写各不相同。

—— “於是严行蓐食,须明,便带鞬摄弓上马,将两骑自随,各作一的持之,开门直出。外围下左右人并惊骇,兵马互出。慈引马至城下堑内,植所持的各一,出射之,射之毕,径入门。明晨复如此,围下人或起或卧,慈复植的,射之毕,复入门。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於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三国志.吴书四》

——时,黄巾复来侵暴,融乃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融逼急,乃遣东莱太史慈求救于平原相刘备。(《后汉书.卷七十》)

太史慈每日早上引两骑出门练箭,连续数日麻痹黄巾军,待得黄巾军“无复起者”,突然突围而去,等待黄巾军察觉,又连射杀数人,吓得黄巾军不敢追赶。此处《三国演义》中突出了太史慈的勇武,而《三国志》中却更展现出太史慈智的一面。孔融逼急之时,唯有太史慈可当重任,单人突围可谓艺高胆大,麻痹敌军可谓颇有智计。最重要的是太史慈体现出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古人之风,在北海突围的过程中,太史慈的“智、勇、孝、义”表现无遗,连孔融这样的大名士都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三国志.吴书》),而不以下属之礼待之。而太史慈也回家向母亲复命,并投奔老乡刘繇而去。

当时刘繇为扬州刺史,世代官宦,汉室宗亲,又是太史慈的同乡,估计这也是太史慈投奔刘繇而不投奔刘备、孔融的原因,毕竟太史慈素重情义,并且向来忠于汉室(后面自有分解)。有人向刘繇举荐太史慈为大将,可是刘繇因惧人言,并未重用太史慈,而是委以斥候侦查之职,这对胸有大志的太史慈来说,可谓积极性大大受挫。也幸得如此,太史慈才能得遇明主孙策。

——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於是解散。(《三国志.吴书四》)

《三国志》中此段记载虽不及演义中描写得详细精彩,但太史慈身为一侦查队长,只带一骑卒面对孙策和十三位将领,不但不拨马而去,反而与孙策放对厮杀,可见胆略。此处太史慈与孙策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单挑之后惺惺相惜,为日后太史慈降孙策埋下伏笔。(《吴历》中说“慈于神亭战败,为策所执。”裴注认为是谬误。)而太史慈身后的骑卒(又称:曲阿小将)也成了某些人口中的一段传奇:演义中太史慈只身去擒拿孙策,只有一小将甘愿相随,并曰:“太史慈真猛将也,吾可助之!”豪气冲天!正对应《三国志》中太史慈身后一骑卒。孙策太史慈单挑之时,此骑卒是在一旁掠阵?还是与十三位将领厮杀?难道此骑卒勇武堪比韩当黄盖等十三将?更有人将此骑卒列为“三国勇武第一”,尚在潘凤、吕布、刘三刀等辈之上,博众人一笑。

而后刘繇兵败,太史慈去了泾县,自称过丹杨太守,亦有许多山越之民归附于太史慈,期间与孙策战了数年,最后还是被擒了。孙策“善于用人”(《三国志.吴书一》)自然是想招降这位与他大战过一场的太史慈。

——策躬自攻讨,遂见囚执。策即解缚,捉其手曰:“宁识神亭时邪?若卿尔时得我云何?”慈曰:“未可量也。”策大笑曰:“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即署门下督,还吴授兵,拜折冲中郎将。后刘繇亡於豫章,士众万馀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三国志.吴书四》)

太史慈被擒之后,孙策为其松绑,拉着太史慈的手问:“还记得神亭那时候么,那时候你要是抓了我,怎么处置?”太史慈答:“不好说。”可见太史慈刚正耿直。孙策又对太史慈说要一起共事干一番事业,虽然其中有客套的成分,但也可看出孙策对太史慈的看重。(另:《江表传》中孙策也曾对虞翻说过相似的话,看来着是孙策的惯用招数啊……)

其后刘繇病亡,孙策遣太史慈去豫章安抚刘繇家属,探听华歆虚实,并收拢刘繇残部。孙策固然是用人不疑,太史慈也是信义笃烈,不负孙策所托,留下一段佳话,并为孙策兼并豫章打下基础。太史慈在刘繇帐下虽不得重用,依然能收拢刘繇旧部,可见其人魅力和威望。(此段内容在《江表传》中有详细描写)

——刘表从子磐,骁勇,数为寇於艾、西安诸县。策於是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磐绝迹不复为寇。孙权统事,以慈能制磐,遂委南方之事。年四十一,建安十一年卒。(《三国志.吴书四》)

——八年,权西伐黄祖,破其舟军,惟城未克,而山寇复动。还过豫章,使吕范平鄱阳, (会稽)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韩当、周泰、吕蒙等为剧县令长。(《三国志.吴书二》)

——孙权代策,使为建昌都尉,遂委以南方之事,督治海昏。(《容斋续笔.卷第三》)

孙策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理海昬,抵御刘磐,后刘磐“绝迹不复为寇”,当时黄忠正为官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三国志.蜀书六》)。太史慈抵御刘磐为孙策解后顾之忧,也非易事。也有人说太史慈只领一海昏(“昬”同“昏”),不受重用,须知程普与周瑜同为左右都督之时,也只不过“代太史慈备海昬”,且太史慈尚有督将之令。可惜孙策去世太早,孙权当政后,根基未稳,而太史慈又是降将,降的对象还是孙策,因此受到排挤,挂职到了南方,抵抗刘磐,安抚山越了。此处《三国志》中亦有冲突之处,《三国志.太史慈传》中是孙策命太史慈领海昏,《三国志.吴主传》中讨安乐之时,成了孙权命太史慈领海昏,《容斋续笔》中也是如此,而《三国志.程普传》中安乐平定后,程普“代太史慈备海昬”。其后直至太史慈去世,只说“委南方之事”无具体官职、功绩,可见太史慈境遇如何。

——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三国志.吴书四》)

史书中记载了有关太史慈的两件轶事,一是太史慈在城楼下射城楼上的麻保贼人,箭射穿手掌并钉在楼栋之上,射程之远,精度之准,力量之强可称一绝,怪不得“围外万人莫不称善”,结合北海突围时太史慈的表现,三国群雄箭术恐无出其右者。二是曹操曾经闻得太史慈威名,写信给太史慈,内附当归,希望太史慈能投靠他,但是太史慈不为所动。忠义之处由此得见。

——吴书曰:慈临亡,叹息曰:“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权甚悼惜之。(《裴注三国志》)

——至卒时,才年四十一,葬于新吴,今洪府奉新县也,邑人立庙敬事。(《容斋续笔.卷第三》)

太史慈去世时的壮言,在史书和演义中均有描述,但是内容不同。《裴注三国志》中“带七尺之剑,升天子之阶”,只有建立了不世功勋的臣子,才有带七尺剑升天子之阶的荣宠,可见太史慈是胸有大志的,但这个大志是对汉朝的大志,是作为汉臣的大志。之所以太史慈投靠刘繇,也是原因在此吧?而后来降了孙策,也是更多为孙策的人格魅力而吸引,而不是为东吴所吸引。这也解释了孙策死后太史慈的默默无闻,或许,太史慈是真正的身在东吴,心属汉营吧。

太史慈墓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清代同治9年(1870年)修筑镇江城墙时发现,即加以保护。墓前有碑,书“吴孝子建昌都尉东莱太史慈子义之墓”。另有碑文,扼要书其生平。但是《容斋续笔》中记载太史慈葬于今江西奉新县,并有乡人立庙祭祀。清代郑元庆的《石柱记笺释》中亦有记载《江西通志》中的内容“太史慈墓在奉新县南乡十都,地名感古。”具体哪个是真哪个是伪,或者某个时衣冠冢,我辈不得而知。而且《石柱记笺释》称太史慈为芜湖侯,公认的芜湖侯却是徐盛,不知内中可有别情,可惜没有时光机可以回三国时探个究竟了。

——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吴书》孙策语)

——有烈义,天下智士也(《江表传》孙策语)

——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诸君勿复忧也(《江表传》孙策语)

——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三国志》陈寿评)

——三国当汉、魏之际,英雄虎争,一时豪杰志义之士,磊磊落落,皆非后人所能冀,然太史慈者尤为可称。(《容斋续笔》)

终太史慈一生,“尤为可称”的,并不是太史慈作战如何勇猛,官位如何显赫,而是在于太史慈的个人魅力,忠、勇、智、信、义、孝这些特点在他身上展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太史慈去世后,在《三国志》中与刘繇士燮两位诸侯并传,列位尚在《妃嫔传》、《宗亲传》之上,列《吴书》第四卷,可见其在史官心中的地位。乡人为其立庙祭祀,乾道(宋孝宗)年间追封为灵惠侯,可见其在后人中的影响力。

斯人已去,唯其古风可留心间。在我辈心中,太史慈才是一个真正的名将,是一个真正的爷们,纯的。

赞慈诗

矢志全忠孝,东莱太史慈。

姓名昭远塞,弓马震雄师。

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

------------------------------------------

出场主要人物

贾致:48岁,古董商,据说祖上是摸金校尉。因为宝贝女儿在澳门赌博欠下大量外债,不得不用非法手段得钱还债。

王滢:26岁,冰山美女,加拿大籍华人,某时尚杂志美编,司马洵的未婚妻。

司马洵:27岁,古装店经营者,善于做汉服,深藏不露。

夏侯逍游:28岁,某桌游公司设计师,同时也是名网络黑客,似乎与郭涛有过节。

郭涛:34岁,音乐制作人,身体状况欠佳,生性随意散漫。

钟音:24岁,天艺桌游吧老板,善于书法,邓燮的高中同学。飞翎战队成员。

邓燮:24岁,某水利局办事员,冷静寡言,钟音的高中同学。飞翎战队成员。

冷子星:21岁,大学生,伪萝莉,咏春拳的功夫不错。

王平:29岁,药剂师,精通药理学,性情中人。

姜飞:27岁,退役军人,现任某粮食局会计,比较固执。五谷丰登战队成员。

这一切就像梦一样。

傍晚时分,脱离了大队伍的十个人来到一座似乎废弃了的城池之外。在风卷金沙的茫茫荒漠中,能找到一个栖身之所已经很不错了。

几乎没有经过什么思虑,疲惫的众人默契地进了面前的孤城。但很快,他们发现了异常情况——这座城池,并没有失去生机。靠近城门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暮色渐浓,几个小贩收了货物,准备回家造饭。

“这该不是鬼城吧……”冷子星的手心冒着冷汗,在参加旅行的前一个月她一直在看《盗墓笔记》。

“咣——”巨大的声响从众人的背后传来,那分明是城门封闭的声音。“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象在此时却成了这十个人的噩梦。

邓燮最先折返回门边,按照常理,城门是由城墙上的机关控制的,只要登上城墙就能找到打开城门的办法。但是这堵城墙……?这堵城墙单单只有墙!没有想象中的防御设施,放眼望去墙上也没有任何机关。

好像真的有一股超自然的力量在控制这座孤城。

“看来有什么家伙不想让我们出去了。”钟音对邓燮无奈地苦笑道。

“这个怎么整?我还有一大笔生意没有谈!客户走了,我又得喝西北风了!玛德!”贾致显然对目前的状况及其不满。

“贾先生,你出去了,不过就是多坑害几个老实人,”王滢毫不给面子地嘲讽道,“还不如留在这里,领略下真实的古典文化。”

“你个女子,你……”贾致刚要还口,却见王滢径直走向一个尚未离开的小贩。

“请问阁下,这里是什么地方?”

小贩听到了王滢的话,但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从担子里拿出一个炊饼(就是馒头)径直递给王滢。王滢愣了愣神,接受了这块炊饼。小贩憨厚地笑笑,然后挑起担子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中。

“喂……”冷子星想喊住小贩,但对方完全没有理会。

“口感不错,”王滢咬了一口手中的炊饼,“比楼下早点摊的馒头好吃。”

“哼,这个馒头有毒,毒死你!”贾致小声嘀咕。

一条街道正对着城门,众人沿着街道深入城内,不多时便发现了一家客栈。胖胖的老板对待这群陌生人很是热情,麻利地吩咐好了房间,但是和小贩一样,老板绝口不谈关于这座城池的信息。

食宿竟然也是免费的,晚餐菜品非常简单,但味道不错。起初冷子星、贾致死活不吃,但ol徐晃说得好:人是铁,饭是钢。铁总是硬不过钢。在看到王滢、邓燮淡定地横扫饭菜之后,这两人也动了筷子。

大漠里的月亮像一面镜子。钟音靠在窗边,他知道有人在靠近。

“死疯子,怎么了?”死疯子是邓燮的绰号,钟音专用。据钟音爆料,当年高中地理课,邓燮突然神情恍惚,对着地理书连续吐槽:我疯了你知道么,我疯了啊,郁闷得想死……奇怪的是,邓燮一向磕巴,这次却吐字清楚,没有半点期期艾艾。

从此邓燮被号曰“死疯子”。

“看来,嗯,穿,嗯穿越只是传说。”邓燮走到钟音身边,也望着夜空。

“切,我起初当真以为小说中的情景发生了,没想到在肉里吃出味精,”钟音耸耸肩,“真扫兴。”

邓燮点点头,从衣兜里掏出一把口琴,对着未知的远方吹奏。

钟音和着再熟悉不过的旋律,唱了起来:“人们说你就要离开村庄,我们将怀念你的微笑。你的眼睛比太阳更明亮,照耀在我们心上……”

“哇,真默契,”夏侯逍游的声音打断了口琴声和歌声,“司马洵喊你们去打三国杀。”

“真有闲情,”钟音转过身走向门边,“司马洵果然是个不可琢磨的家伙,哈哈。”

走在后面的邓燮脚步顿了顿,似乎想到了什么。

当三个人来到司马洵的房间时,发现其他人都被召集齐了。一张大圆桌上摆着一盒三国杀,司马洵正将身份牌放于桌面。

“神经紧张了大半天,现在放松一下吧,”司马洵用食指点了点离他最近的一张牌,“先抽身份牌。”

王滢一步上前,抽取了其中一张,伸手蒙住牌面,透过指缝看到了身份。

郭涛刚拣了身份牌便觉得不舒服,于是赶紧将牌放进衣兜,转过身咳嗽去了。

王平拿过一张牌,看过之后扣在了桌边。

贾致坐到桌旁,将一张牌紧贴着桌面顺到面前,小心翼翼地抬起牌角瞅了一眼。

邓燮随意选了张牌,并不急着看。

钟音看过身份牌,若有所思。

冷子星看到牌面,轻轻舒了一口气。

夏侯逍游和姜飞看明身份后相互使了个眼神。

司马洵拿过最后一张身份牌,笑着将其正面置于桌上:“我是主公。”

在五张备选主公牌中,司马洵毫不犹豫地选了曹操。余下的九个人也陆续选好了武将:

贾致 张角

夏侯逍游 黄月英

郭涛 郭嘉

姜飞 卧龙诸葛

钟音 sp贾诩

邓燮 徐晃

王平 刘备

冷子星 孙尚香

王滢 sp蔡文姬

“南蛮入侵。”随着主公使用出第一张牌,一场迷局就此展开。

3位月英首轮爆发,将主公顺拆一通之后还对其造成2点伤害。

“月英人品不错么。”发话者是黄月英的下家郭嘉,夏侯逍游怎么听都觉得郭涛不怀好意,于是不予回应。

郭涛也没有再多言,只是装上了赤兔,杀了2位张角。

张角使用一张闪,将黄月英作为雷击目标,之后发动技能鬼道替换了判定牌。

“不是说2位弃杀偏暗反吗?”钟音嘴角抽动。

“你想多,多了吧。”邓燮瞥了钟音一眼。

“咳咳。”郭嘉装备了一把连弩。

“杀!”目标是黄月英。

黄月英出闪。

紧接着又是一张杀。

黄月英没有出闪。

卧龙诸葛出桃救了爱妻。

郭嘉果断使用了最后两张手牌:“酒杀。”

“你个郭乌鸦……”两个桃子不是谁都能出得起的,黄月英阵亡,身份是反贼。

郭嘉得到三张奖励牌,吃桃装八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