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县衙人物(1/1)

杜榆可觉得这是上不能心软,他们不熟悉这里的情况,真的弄成了活契,对这些下人的掌控力度就不高,到时候人家要是想糊弄他们,或者是被人收买了,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必须是死契,生死都掌握在他们手里,这样才能忠诚度更高一些。

杜榆跟胡氏这样一解释,胡氏就不坚持了,和别人相比,当然是自己家人更重要。

所以最后买来的下人都是死契。其中一个婆子夫家姓王,夫婿也死了,她没有生儿子,被族人赶了出去,占了她丈夫的田产,然后她就自卖自身,这王婆子做饭手艺很好,尤其擅长地方菜,也就是彭泽这一代的菜,试做了第一顿,胡氏和杜榆都觉得很不错,杜有忠在吃食上是不挑的,妻女觉得好,那他也就觉得好。

另外买了四个丫头。都是十来岁的年纪,按照杜榆大嫂丫鬟的叫法,刚好和小丫的名字也差不多,分别叫小绿,小紫,小连,小墨。

把小连给了王太太使唤,杜榆这边加了一个小墨。小绿和小紫就是给胡氏使唤了。

李大壮家的就是管着这几个丫头的。王婆子呢,只管着灶上的事儿就好,其他的不用她操心。

而李大壮就成为杜有忠身边的长随。

只不过现在杜有忠出门都有官轿,除非是不想以县太爷的身份出去,就让李大壮去赶马车。

到了这边,也要给下人分发月钱的,现在胡氏就让杜榆管着。朝廷里也会给县太爷一定数额的奴婢使用费,但是也挺少的,据说前几任的县太爷,都有县衙专门雇来的人来做饭。那些钱就是给这雇来的人的。

这边杜榆他们自己有,所以就没有要,反而把这县衙雇的嗯送到前面,给值班的差役们做饭去了。

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倒是让差役们对新来的县太爷印象很好。

毕竟嘛,人活在这个世上,都是要吃饭的,现在县太爷能够把公家给他补贴的钱,用在他们身上,这一般人都会觉得对方很好的。

也不是刻意的收买他们,毕竟这不过是一点儿事,但是也得县太爷能想到啊,想不到,就是宁可自己用着,也不会给他们这些差役用的。

转眼就进入了秋收,彭泽县这边水多,主要是种水稻的,因为天气暖和,所以一年能种两季水稻,春末的时候收一茬,秋天的时候再收一茬。

杜有忠就忙起来了,毕竟这秋收是很重要的。胡氏这边接到了很多帖子,都是彭泽县的大户家里的给胡氏送来的,想要来拜访。

杜榆也跟着看呢,晚上回来问问自家爹的意见,什么人可以见,什么人不可以见。

杜有忠一向的做法是,自己是个男人,把外面的事情都给弄好了,就不要妻女多操心了。

所以杜榆想的那些,帮着自己的爹一把的想法,基本上就用不着,要知道杜有忠人家阅历和见识比杜榆这个姑娘多多了,她想得到的,杜有忠肯定更想的到,比她做的也更好。

虽然杜榆有着现代的思想,可是在这古代,大部分都不管用的。

比如说,要想富,先修路,这谁不知道啊,问题是,修路也不是一说就成的,一来需要人,二来需要钱,又不像现代一样,直接承包给某集团,某个工程队,这边都是需要普通老百姓去出工的,这就是所谓的服劳役。

是免费工,所以你总不能长期的就为了修路,就把平民百姓给压下来吧,那这样,地里的庄稼可就没有人去种了。

所以呢,古代人口严重不足,连现代的百分之一都达不到,偏远的地方,更是地广人稀,真要全部用来修路了,那么就只能饿肚子了。

所以杜榆根本就抖不了机灵。在后宅这一亩三分地上发光发热吧。

秦太太和走太太他们当然是有儿子或者孙子的,不过杜榆主要见得是小姑娘,旁人也会旁敲侧击的打听他们的情况,知道杜榆这小姑娘已经定亲了,有些有心思的,就不会再想了。

和鲁金凤一样,她是县令千金,杜榆现在也是县令千金,而且体型什么的,也比鲁金凤要强,盯着县令千金的本地人也不少,都想着家里有适龄的少年,可以和县太爷来个结亲呢。

不管县太爷以后去哪里任职,这不都是当官的?

娶了他家的闺女,那以后肯定是对自己家有帮助的。但是这个愿望,在知道杜榆已经定亲了,定的还是县令太太的娘家侄儿的时候,就已经打破了。

就是他们条件再好,人家县令太太也不会同意的,那可是她娘家侄儿。

不给谁面子,也不会给娘家丢面子的。

秦太太这边,也是很可惜,杜县令一家子来了这边有一个多月了,她冷眼观察,觉得杜家的那位小姑娘真是不错,现在还帮着管家呢,秦太太有个孙子,和杜榆的年纪差不多大,她还想着,等大家都熟悉了,给自己的孙子提亲呢,毕竟,和上官结亲,这只要好处没有坏处的。

可是谁知道,这小姑娘年纪小小的,竟然都定亲了。

秦婉娘说道:“十三岁也不算小了吧,大姐姐十二岁就定亲了呢。”

秦婉娘说的是她爷爷兄弟辈的一个姐姐,在他们这些姑娘排行中,是老大。

秦婉娘父母双亡,从小就被秦太太带在身边,就是出去跟着丈夫任职,也都是一直带着的。

她如今才十一岁,秦太太也在操心她的婚事,毕竟他们年纪大了,秦婉娘又没有父母,如果他们当祖父母的不给她操心这事儿,以后可怎么办好?

最好是在他们有生之年,能看到秦婉娘出嫁生子,那才算是放心了。

听说杜太太还有个儿子,没有定亲呢。

只是一打听,杜太太的儿子都十五岁了,自己的孙女才十一岁呢,这年龄有些不合适。

秦太太只是在自己心里打算,当然不可能把这想法告诉自己的孙女,不过,让孙女和杜家那边多接触接触也是好的。

邹三娘和邹四娘和杜榆同岁,今年都是十三岁,只不过一个是在年初过生,一个是在年尾过生。

邹三娘的姨娘姨娘白姨娘也是跟着住在主薄后宅的,听说还挺受宠。

主薄主要是掌管县衙文书帐薄的官员。 品级也很低,只是九品。

而典史呢,就没有品级,属于不入流的,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正因为是不入流没有品级的属官,所以可以有县太爷自己任命,也可以是在地方上选。

陈典史就是彭泽县人。他在新县令到来之前,也担心自己这个典史的职位要被县太爷换上自己带来的人,所以还想了好几个办法呢,结果杜有忠来了。

并没有把他给换下来,还很信任他,陈典史就对新县令满意了。

邹三娘和邹四娘几乎是每天都会找杜榆过来聊天的。

杜榆发现,虽然邹三娘是庶出,可是倒是能管教邹四娘,邹四娘也没有因为自己是嫡出,就对邹三娘各种瞧不起。

这倒是让杜榆大开眼界了,真的是妻妾一家欢吗?

邹太太家里后院很和谐?不是说邹三娘的姨娘也跟着一起过来了吗?

这边几个住在县衙后院的人家里,也就是县太爷家和县丞家没有小妾了,主薄家和典史家,都有小老婆。陈典史因为是本地人,在自己家里也还有几房小妾呢。

当然,也有人想着给杜有忠送女人的,但是被杜有忠给言辞拒绝了,大家都知道县令大人不好这一口。

也有人说,县令太太是个母老虎,容不得县太爷有别的女人。

胡氏自然也听到了这样的话,不过胡氏一点儿也没有生气,相比较为了贤惠的名声,给自己男人弄那么多小老婆,自己日子过的不舒坦,她宁可自己被人说成是母老虎,母老虎又怎么了?

有本事你们也当回母老虎,她可不会因为被别人说两句,就装贤惠的,那样的人是傻子!

而且,彭泽县这边,也渐渐的听出来了,说是县太爷家的祖训,他们杜家不允许男人纳妾的,谁要纳妾就被逐出族里去。

这也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反正这个话传出去后,更多的人家盯着杜榆的二哥了,要知道,杜榆二哥就是杜家的男人,谁家姑娘嫁过去,没有小妾的烦恼,那都能长寿呢。

就连白姨娘都心动了,想撺掇着自家老爷跟县太爷提一提,让自家三娘嫁到杜家去。

这邹主薄虽然只是个九品主薄,虽然也只有一妻一妾,可是和白姨娘的感情好,据说和白姨娘也算的上是青梅竹马,只是后来他家因为要给他考功名,手头上没有钱,所以他爹娘才给他说了陈太太,陈太太家小有资产,娶了陈太太,就供着邹主薄读书,后来一直考上了举人,又找关系,成了这彭泽县的主薄,虽然只是九品,但是好歹是个官不是?

至于这位邹主薄为啥不继续考了,那是因为他心里明白着呢,考举人的时候,他就吊尾,还是考了好几次才考上的,去京城会试,那么多人,还只取三百名,他肯定没有戏,所以还不如早早的出来做官呢,也免得老是靠老婆的钱。

作者有话要说:加更了!第四更我不能保证天天有啊,不过只要有机会,我就会加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