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说旧事(1/1)

很快的,柳氏就忍下了心中的不快,沉默了半晌,淡淡的说道:

“许多事情,可能只是别人装神弄鬼而已,最终却会误人一生。”

她像是想起了许多不快的往事,眉眼间竟罕见的流露出几分忧郁。

只是这种神态在柳氏的脸上不过留存了半晌功夫,她就看到了女儿眼中极力压抑的好奇。

这模样令柳氏不由‘噗嗤’笑了一声,接着那笑意慢慢收敛了,化为一声叹息:

“昨日我们提到你的姨母,她就是受了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所影响,误了她的一生。”

这些话柳氏平日从未提过。

早些年前,她对妹妹当年嫁人一事有心结,不肯与她和解,书信往来也不多,双方如同疏远的远房亲戚,柳氏很少在儿女们面前提起这一家人。

兴许是母女难得抱在一起说些悄悄话,也有可能是此时气氛正好,柳氏不忍拒绝姚守宁的好奇心。

既然提起了这个话题,她索性就道:

“当年你的外祖父曾入读子观书院,是南昭有名的才子。”

子观书院的院长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张饶之,对他十分欣赏,有意招他为入室的弟子,“早年曾带他参加过一次应天书局。”

什么是应天书局?她竟然从未听闻。

姚守宁忍了又忍,才将这疑问咽回了肚里。

柳氏明显不太愿意提起这桩旧事,若自己再三提问打岔,可能柳氏这会这发发顺势将她敷衍了事。

不如等她自己先说完,之后她再想办法缠着柳氏,细问这所谓的‘应天书局’究竟是怎么回事。

“从那以后,你的外祖父便像是中了邪。”

说到这里,柳氏的神色露出几分阴郁。

“应天书局之上,发生什么事了吗?”

姚守宁听到这里,没能忍住自己的好奇心,在母亲怀里半趴起身,睁大了一双眼睛与柳氏对视。

她的眼神清澈,目光相望的那一刻,柳氏可以从她的瞳仁中看出自己的倒影。

“我不知道。”

柳氏面色微冷,犹豫半晌之后,摇了摇头:

“不过自那之后,你的外祖父说,某一种力量,会在他的后代之中苏醒。”

说到这里,柳氏的脸上露出几分烦躁之意。

她至今仍不理解,为什么柳并舟参加了一趟应天书局之后,竟像是自此入了邪,并受这谶言所困。

柳并舟仅有两女,但他洁身自好,并没有纳妾生子。

他的妻子虽说容貌平平,但性情极佳,为人又聪明风趣,在世时夫妻十分恩爱,去世之后柳并舟也没有续弦的意思。

也就是说,他的后代仅有大小柳氏两个女儿而已。

自那之后,许多事情就成为了柳氏内心无法解开的心结。

柳家在南昭也算名门,柳氏相貌平平,但她性情大方,又饱读诗书,会管家理事,再加上有柳并舟这样名满南昭的父亲,提亲的人多的是。

可出乎意料的,是柳并舟拒绝了柳家的许多名门之后,最终替柳氏选中了姚翝作为自己的女婿候选人之一。

当年的姚翝只是一个百户治下的小旗,手中管理着十来名军户的粗人。

柳氏自诩读书人家,内心其实也颇有傲气,听到柳并舟为自己定了这么一门亲事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

那时的姚翝无论出身、样貌都平平无奇,柳氏最初内心自然是十分的不愿意,认为自己与姚翝并不般配。

“你外祖父当时并没有强硬逼我嫁。”

说起当年的旧事,柳氏表情还有些不大自然:

“只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姻缘,让我给你爹,也是给我的一个机会,让我自己好好考虑。”

那时的柳并舟在柳氏的心中,向来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

他博学多才,在南昭很有名望、地位,就连当地官员、学子对他都格外的礼敬。

柳氏对父亲向来是又敬又爱的,可却没想到这样熟读圣贤书,本该‘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父亲,竟会说出这样的言语。

听到柳并舟以如此匪夷所思的理由,决定自己未来的婚姻的时候,她内心其实是非常不满的。

不过那时的她虽说失望,却又并没有完全顺服于柳并舟的安排,对于父亲所说的话也格外不服气,因此最终决定按照父亲所说,先与姚翝见面接触。

两人生活环境、喜好完全不同,根本完全不匹配。

她想要以事实向柳并舟证明,他所谓的‘命中注定的姻缘’,根本就是荒谬至极的。

抱着这样的念头,她与姚翝相识。

姚翝出身不佳,也是个粗人,但他对柳氏真心实意。

柳氏自小丧母,又将妹妹一手拉拔着长大,又能顶撞父亲的安排,可见她性格的强势。

偏偏姚翝可以包容她,无论在内在外,都顺从她的心意,给足她脸面、尊重,逐渐俘获了她的心。

最终柳并舟的一语成谶。

二人打破门第、身份的阻隔成婚,在当时的南昭还引起了极大的议论。

虽说柳氏后来也是心甘情愿嫁给姚翝,可想起当年的这桩婚姻的初始,却又难免有些心结。

而真正令她不快的,则是后来妹妹的婚事。

到了小柳氏长大后,因为有前车之鉴,柳氏早早就在给妹妹相看未来的夫家。

她虽说与姚翝成婚也算心甘情愿,婚后夫妻二人感情和美,可当年与姚翝相识的原因,终究成了柳氏心中的一大心结。

随着小柳氏成长之后,她总担忧父亲会像当年插手自己婚事一般,插手小柳氏的人生。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她还没有物色到适合的人选,柳并舟已经引来了一个人,与小柳氏相识。

“那就是你的姨父,苏文房。”

苏家祖上倒也曾出过几个大文人,也曾声名显赫,但传到这一代,早就已经落魄了。

到了苏文房这一脉时,已经是数代单传,且家中十分贫困,早年曾靠亲友资助才能活得下去。

这样一个人,压根不是良配。

“那会儿我怀着你大哥,听了这些,心急如焚,急急的就赶回家,想要阻止这件事。”

但她还是回得太晚。

苏文房长相斯文,又才华横溢,小柳氏对他一见倾心,最终如柳并舟所愿,嫁他为妻。